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
29.3%的恩格尔系数缘何惹争议
□ 房汉廷

    2018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系列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中,有一个叫恩格尔系数的指标,在相当长时间内引起了社会精英层的热议或争议。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呢?话说这又是一个西方人的贡献。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当时德国的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长数列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即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后来经济学把恩格尔的这一发现定义为恩格尔系数。

    其后,一些经济学家把恩格尔系数扩展到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等,发现一个经济体或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经济体或国家富裕程度的增加,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简单讲,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中国恩格尔系数年年公布,为何2017年的29.3%这个数据会引起热议呢?这还要从恩格尔系数的标志意义说起。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看到了吧!2017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第一次低于30%,理论上中国已经属于富裕型国家。

    单纯讲2017年的数据,大家可能缺乏实感,如果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键年份的恩格尔系数数据列出来,恐怕就是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吓一跳了。1978年前的中国就不讲了,全中国处在整体贫穷之中,国民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1978年是改革开放元年,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为60%(农村68%,城镇59%),属于贫穷级别。换言之,人们收入的60%-70%都为了糊口。

    经过25年的实干、苦干,2003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平均值降为40%(农村46%,城镇37%),属于小康级别。这个阶段,小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房产成为消费大项,吃饱对很多家庭已经不是问题。又经过10多年,2015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平均值进一步降为30.6%,属于相对富裕级别;2016年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为30.1%,距离上升到富足级别只相差0.1个百分点。 因此,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降到29.3%就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标志意义了。

    国家整体达到了富裕水平,是否意味着每个地区、每个家庭都富裕了呢?显然不是。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新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何为不平衡?既有地区间的不平衡,也有阶层间的不平衡。

    从地区看,中国有三大区域——东中西部,地区的富裕程度也是自东向西不断衰减,即使在东部又有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更为富裕的经济圈。所以,中国整体进入富裕国家,中部、西部可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被平均成分。从阶层来看,不足5%的少数高资产阶层大约掌握了30%-40%的财富,而接近总人口60%的低产阶层,大约只掌握20%左右的财富,35%左右的中产阶层大约掌握40%-50%的财富。显然,处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们,自然会有不同的贫富感受。

    当然,恩格尔系数只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或国家或地区或家庭富裕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并不绝对准确。比如,一个吃货遍地的国家,可能恩格尔系数就会偏高一些,在外就餐频率就会多一些;那些注重食品品质的家庭,比如以消费有机食品为主的家庭,自然会比消费普通食品的家庭,用在吃的支出自然会多出不少,这样的家庭非但不是贫穷,而恰恰是更为富裕。

    (作者系科技日报社副社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发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