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9日 星期五
今年的3月3日是第十九个“全国爱耳日”,第六届“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
听见未来 从预防开始

    □ 王斌全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纵然诗意万千,却有多少人从未聆听过世界的美丽。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大医医未病”,有效预防听力残疾,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是防聋治聋工作的重中之重。“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历经18年,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与听力呢?

    首先,要注意噪声防护,避免噪声性耳聋。噪声控制是预防噪声性耳聋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我国对工业噪声制定了安全标淮,要求把噪声控制在90分贝以下。这可以从机器设备、工程建设、生产工艺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消除声源、降低声强、限制声音传播等;个体防护是防止和减少噪声危害的有效措施。在噪声强度未能控制到允许的标准时,采取个体防护措施至为重要,如用耳塞、耳罩、隔声帽等防护用具:另外,对于已有感音神经性聋或对噪声易感者,应选择噪声低的工种,对长期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检查听力。以便及时发现听力损伤情况,给予妥善的处理。

    其次,不要经常挖耳,特别是使用硬质的挖耳勺或长指甲。耳屎(耵聍)对外耳道的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反复的掏挖,可减弱这种保护作用,也可能损伤外耳道稚嫩的皮肤,引起感染、红肿、瘙痒等。遇到耳屎较多堵塞外耳道,应到医院就诊取出。

    第三,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外耳道潮湿可能引起外耳道皮肤肿胀,毛囊堵塞,引起外耳道炎。因此,平日洗脸、游泳、洗澡时要多加注意,避免耳道进水。有中耳炎、鼓膜穿孔时应避免游泳。

    第四,养成正确擤鼻的习惯。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腔相通,不正确的擤鼻方法可能使鼻腔的鼻涕逆行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应避免同时捏紧两个鼻孔用力擤鼻。小儿咽鼓管比成人短、粗、直,更容易罹患中耳炎,需要从小养成正确擤鼻的习惯,同时避免生病时捏鼻灌药、平躺喂奶等。

    第五,避免气压变化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当环境气压变化时,会造成中耳负压形成,诱发中耳积液,形成炎症或者疼痛。因此在乘坐高铁、飞机时如出现耳闷,通过嚼口香糖,多做吞咽动作可促使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内外的气压,避免形成中耳炎。

    第六,减少或规范耳毒性药物的使用。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要擅自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听力损伤。

    我们还要关注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听觉器官逐步退化,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出现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觉神经性耳聋。耳聋会使老人交流困难、反应迟钝、智力衰退、加重脑萎缩,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甚至由于听不到鸣笛声,造成交通意外。因此,老年人的听力健康更应该受到关注,如有听力障碍要及时就医,科学佩戴助听器或其他听觉辅助装置。

    爱耳日话爱耳,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耳朵,养成良好的护耳习惯。更要做到耳部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

    (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微报》供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