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9日 星期五
科学竞赛获奖者都去哪了?
□ 李秀菊

    科学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人才是各国教育的重中之重。青少年科技竞赛是培养和选拔科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各国国家的重视。我国的科技竞赛也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中,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影响比较大的一项科学竞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30多届的历史,2018年将在重庆举办第33届大赛。大赛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全国级的终评到学校级的选拔,每年有1000多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与国际赛事也有密切的联系,每年都从全国级比赛中选拔出优秀学生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和欧盟青少年科学竞赛等国际比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和选拔了大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既有大学里科研人员,也有科技界创业人才。为了更充分的了解创新大赛的获奖者们的后续发展,2014年中国科普研究所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曾开展过一次追踪研究,分析了2000-2013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情况,得到以下一些结果。

    1. 所有参与调查的获奖者都读到本科及以上。尽管被访者不是全部获奖者,但是也能说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者学业发展较好。这主要是由于2014年以前,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可以获得大学保送资格。所以,创新大赛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提供了较高的平台。

    2. 大学就读专业调查结果发现:选择工学类专业的创新大赛获奖者最多,占总数的42%。以下依次是理学、人文社科、医学等专业。总的来说,77%的样本都选择了理工类专业,7%的样本选择了医学类专业。

    3.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普遍就读较好的高校。所有获奖者中,曾经参加过国际科学竞赛的学生就读国外大学的比例较高,30%的参加过国际比赛的学生就读国外的大学。没有参加过国际科学竞赛的获奖者就读国外大学的比例是13%。此外,参加过国际比赛的学生就读国内大学,所在学校均是985/211的名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没有参加过国际科学竞赛的学生样本中,10%的样本所在学校为非985/211类学校。

    4. 一半以上的科技竞赛获奖者从事的工作与工程技术有关,这也体现了科技竞赛的特点。并且在已经工作的所有样本中,参加过国际科学竞赛的学生有更高的比例选择从事与科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工作(90%以上)。

    上述数据能够看出来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的学生学业发展较好。一方面是创新大赛为参赛者提供了较高的平台,获奖者可以获得保送(2014年之后没有保送了)和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锻炼了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公众都需要的能力,还培养了搜索和梳理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或者方案模型等做科研工作需要的能力。2010年的一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州立大学在读)对研究者说:高中期间有机会参加科学研究及竞赛是一件让我受益匪浅的事情,特别是锻炼了我对自己研究项目的表述与交流能力,这对我的后面的学习很有帮助。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