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象牙岂能再这样“交易”下去
□ 科普时报记者 张 克

    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向世界发出声音: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贸易,买卖象牙在中国是违法行为,将面临法律制裁。

    2017年底,国家林业局官方微博联合国际环保组织“野生救援”发布了姚明拍摄的公益广告《以法律之名,让象牙不再是商品》:“象牙昂贵的不是它的价格,而是背后一条条大象的生命。我国现已实施象牙禁贸,以法律的名义,让象牙不再是商品。”一时间,世界瞩目。

    在全面禁令后,是否意味着大象有着美好的未来?曾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技艺象牙雕刻又将何去何从?科普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长欢。

    何长欢主要从事亚洲象的种群遗传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多次前往云南对亚洲象进行考察,曾跟随国家动物博物馆赴肯尼亚进行科学考察。他向记者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对大象等野生动物的保护,积极主动承担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国的责任,此举无疑为野生动物大象的生存带来了新的生机。

    单从数量来看,非洲象随说不上濒临灭绝,但不管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大象的社会教育需要成年象来维持,成年象的大量减少让象群的教育难以延续。

    “更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在象牙禁贸令出台之后,贪婪的人们又把目光转移到大象身上的其他部分。”何长欢的担忧不无道理。“我曾以为象牙禁贸令能唤起更多人对大象的重视,网友爆料了一则海报,大致是说,象牙贸易将在中国禁止,大家要抓紧享受象牙购买最后的盛宴。看到这则海报的时候,我深切地觉得无力。在有些人眼中,象牙依旧只是件工艺品,他们看不到生命,更看不到象背后的生态系统。”

    除了盗猎,生境的破碎和越来越严重的人象冲突也在将大象推向绝境。就拿云南西南部来说,亚洲象的原有栖息地被大面积开垦种植橡胶、茶叶,生境的破碎化使得象群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同时,栖息地的减少又使得大象不得不频繁光顾人类农田以寻找食物;几乎每年都有人类命丧象脚的新闻传出。

    何长欢表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象牙的利用年代都颇为久远,以象牙雕刻打磨的筷子、印章、工艺品和宗教用品一直被奉为珍玩。而中国人以象牙雕刻观音、象牙球等工艺品,更被视为是值得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还产生了南北的不同派别。希望牙雕技艺从业者敢于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大胆探索工艺、技术的跨界融合,在保护、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的工作中大有作为。

    “至于这项政策能达成什么目的,因为刚刚颁布,国际上虽然是一片叫好,也需要时间考验。但我们怀着一个希望,希望这次的禁令彻底粉碎象牙贸易,彻底遏制象牙盗猎和走私。让周围人了解象牙贸易禁令、拒绝购买非法野生物制品,就是对大象最大的保护。”何长欢最后向科普时报记者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