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弹”一个月“钢琴” 交出一份数据

    科普时报讯(李煜)“复兴号”高铁运行时速达350公里,车厢内,4枚硬币能够立住并保持状态超过一分钟。高速环境下,车厢能如此平稳,一项攻克了高铁路基沉降难题的研究起了关键作用。在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重大科技进展中,“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动力效应试验系统”名列其中。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建工试验大厅里,“驻扎”着一台实验装置:它能准确模拟全国各地高铁运行的情况,最高时速可达360公里,它帮助科学家了解高铁路基的沉降规律,探索沉降控制与修复的方法。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动力效应试验系统”由浙江大学陈云敏院士团队发明,领衔专家为浙江大学教授边学成。边学成告诉记者,我国高铁密集分布的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属于软土地基,是沉降极易发生的地段。列车要平稳运行,路基的沉降必须控制在15毫米范围之内。如果沉降过大,小则发生车身颠簸,大则有可能引发列车安全问题。

    在一次讨论中,陈云敏和边学成提出了“假车真路”的实验装置,提出并设计了高速铁路全比尺动力试验创新装置。试验大厅里,记者看到了这个高大的实验装置。从铁路线上运来的轨道板叠放在一边,等待被吊装后进行试验,装置底部是高达8米的路基,路基之上是轨枕和铁轨,这些来自全国各条铁路线,唯独铁轨之上的“列车”不是“车”,而是8个动力激振器。

    “这些激振器每秒最快能起降30次,像‘弹钢琴’快速此起彼伏,把车轮驶过铁轨的连续过程模拟出来。”边学成说。

    现实中长达10年的高速列车荷载,这套试验装置“弹”一个月“钢琴”就能交出数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