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女性为什么对服装特别痴迷
□ 李峥嵘

    解疑释惑

    又一个“双十一”购物日刚刚过去。很多女性已经提前一个月填满了自己的购物车,其中必然少不了衣服。

    平常,女人往往临出门就发愁:有一柜子的衣服,为什么还是觉得没有衣服穿?购物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买衣服会成为女性生活的重要部分?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所有的女人都是服装恋物癖者。”即使最聪明的女人对服装也毫无抵抗力,服装代替了身体的一部分,女性需要服装来展示自己拥有女性的属性。

    精神分析是一个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心理学流派。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充。《女性的力量》一书的作者阿琳·克莱默·理查兹博士就是当代精神分析学的一位代表人物。作为一位女性,理查兹尤其关注女性议题。她在《女性的力量》中展现了一个有关女性发展、创造力的深层精神分析世界。其中《女性的力量》有一章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讨论购物狂的案例。

    女性为什么对服装特别痴迷,有些甚至达到病态的程度,购买远远超过遮身蔽体所需要的衣服。不同的学科研究者在不同的层面都解释过这个问题。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是沿用消费主义的观点,商业社会需要刺激消费,通过商业广告、时装模特、时尚杂志让女人产生虚幻的带入感,自觉成为商业的一个环节。而通过让女人穿戴昂贵的珠宝服饰,男人也可以展示在经济上的成功。这是经济学的解释,而人类学家认为,特定的服装传递的是一定的社会规则和地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有不同的着装。精神分析则认为,服装是通向潜意识幻想的一条线索。

    服装跟女性的性吸引力有积极的关系,时装杂志、时装广告都会突出这一点。女性用服装来加强对性欲的体验,增强性吸引力。很多亲密女性会交换衣服,一起购买衣服,这在成年男性是非常罕见的,很难见到男性互换衣服,或者成群结队去挑选衣服。

    服装作为一种装饰物,是对身体的颂扬。不同的服装会展示不同的自己,交换衣服和一起购买衣服是一种社会认可的女性的消遣,是一种共享亲密和可接受的性欲化的体验,表达的是一种渴望被爱的幻想。精神分析认为,在试衣间里不停换衣服,这是一种脱衣舞游戏。而向陪同的异性寻求试穿意见,是在社会文化认可的范围内公然展示情欲。陪同女性购衣服、试穿,是很多电影中两性关系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环节。

    购买衣服也可以防御悲伤和丧失。比如,很多女性在受到挫折之后会疯狂购买衣服。有一种季节性疯狂购物,比如“双十一”大抢购,或者换季大甩卖,新年购新衣……就像一种贪食症,以此来拒绝接受自己逐渐衰老的现实。甚至一些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女性也有购物狂倾向,一旦感觉到挫败,就会疯狂购物,通过依赖满坑满谷的衣服来获得安全感,通过不同季节购买新衣服、忙着清理上一季的衣服,来否认、回避时光的流逝。

    购不同衣服是对身体的不同态度。有这样一个疯狂购物的例子:一位情感受挫的女性开始会买很多便宜的衣服,感兴趣几天后又厌烦了,继续买更多的,也会频繁地借朋友或母亲的衣服。精神分析认为,这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的焦虑和失望,希望反复改变自己的身体,不停地买衣服、借衣服是在寻找另一个身体,是一种激情,一种释放。

    服装是理解女性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服装也是身体和世界之间的媒介。衣服是保护性的,也是一种幻想的袒露,传达了穿衣者的愿望、恐惧,也展示了自己或父母、配偶的经济能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