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科普要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贡献
□ 科普时报特约评论员 董仁威

    科苑视点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国家制定了《科普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来,中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但是,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不少短板。近年来受一股社会名人掀起的“反转基因”浪潮影响,使中国的生命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普及工作严重受阻,便是一例。

    本来,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科学家参与了世界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水稻基因组计划、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药物、民族基因组计划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这一股反基因浪潮,却使民众形成谈转基因色变的恐怖气氛,连许多生物科学家也不敢出来为转基因正名,也阻挡了我国生命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状态呢?笔者反思自己科普创作的经历时发现,这不能完全怪大众愚昧无知,我们科普工作者也有责任。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大门刚打开,外部世界全新的知识走进国门,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兴趣与关注,介绍这些国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知识的科普读物,自然受到热烈的欢迎。可是,在这以后的30多年间,由于在新知识哺育下的年青一代成长为社会的主力,年纪大一些的人也在各类科普活动中增长了见识,那些当初使人吃惊的科学进展,如今已成常识。

    30余年间,生命科学这门前沿科学在理论上有许多创新,在这些创新成果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比如,曾经被生物学家共同体抛弃百年的拉马克主义、获得性遗传理论,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建立,复活了。被批判上百年的居维叶的灾变论,随着许多考古学的发现,新灾变论站稳脚跟。

    当我们还在“转基因”的是非问题上争论不休之时,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把“转基因技术”甩在后面。在21世纪初,在分子进化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成生物学,比“转基因技术”更加先进,使人类进入了自由掌控生命的超级阶段。

    我们的生命科学及现代生物技术的这些创新和发展,中国公众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我们的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普及工作,没有与时俱进,这些新知识没有在公众中普及。这造成了许多人,包括“社会精英”的困惑。

    深究一下拥转与反转派的论点和著作,你可以发现,两派人士都在以21世纪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说事,由于公众对这些新事物不甚了解,对两派专家的理论读不懂,也就无法辩明是非。

    因此,一个重新普及当代生命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使命摆到了科普作家的面前。

    笔者希望,我们的生命科学家、现代生物技术工程师、科普作家,拿起笔来,系统宣传最新的生命科学知识,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成就,使广大民众认识转基因技术、合成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助力生物科学家、政府实现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宏图大业,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著有《生命三部曲》《转基因技术漫谈》等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