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6日 星期五
剩菜剩饭摇身变宝贝
青岛城阳区生物处理技术转化餐厨垃圾为有机肥料

    □  矫 超  晓 顺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王家曹村居民贾翠香最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会细致地把垃圾分类,将大棒骨、海鲜硬壳等耐心挑出来,剩下的垃圾倒进一个特殊的垃圾桶,等凑齐一桶, 送往离家不足400米的餐厨垃圾处理站。

    这个垃圾处理站便是城阳区夏庄街道王家曹村餐厨垃圾处理站,于2016年6月启用,是青岛市首个专门处理餐厨垃圾的处理站。这个处理站可以处理瓜果、蔬菜、肉类、小骨头、剩饭菜、餐巾纸等厨余垃圾。通过破碎、脱水、二级破碎、烘干、发酵等工序,经过7天厌氧反应,餐厨垃圾在机器末端就变成浅褐色的肥料。处理站内整齐摆放着多袋有机肥料。

    王家曹村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这是我们在浙江考察时无意发现的,回来后决定也要干。社区投资40多万建立餐厨垃圾处理站,运行半年,得到居民的积极参与。现在每家每户都养成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社区投资8万余元制作了专用餐余垃圾桶,发放给每户,并合理设置投放地点。

    现场工作人员演示了处理全过程:垃圾进入粉碎机,经过脱水机处理后,达标部分被排放,剩余垃圾螺旋输送后进行二级破碎,其中的气体通过引风机后进行生物除臭,达到排放标准排放,剩余的垃圾经过PF高温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处理后,变为有机肥料,可以储存使用。

    社区居民王从波搬起40厘米高的绿色垃圾桶,指着下方一个白色小纸条告诉记者,上面有个明白纸写得很清楚,哪些可以放哪些不可以,垃圾送过去,还有奖励。王从波拿出自己的账本高兴地告诉记者,每桶垃圾奖励5元钱,去年6个月一共送了103桶,今年上半年送了125桶。

    餐厨垃圾经过处理所产出的有机肥料,则用在社区的农业观光园果蔬种植、花木大世界苗木种植,为种植户节约1/3的有机肥费用支出,实现有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

    城阳区夏庄街道园林环卫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康告诉记者,垃圾处理站可以有效解决有机垃圾产量大、外运费用高、现有处理设施不完备等系列问题。垃圾处理站是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一家北京企业联合研发的,建成后除了每天就地处理1吨餐厨垃圾外,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据测算,该社区每天收集的垃圾约0.6吨,每吨处理费249元,如果直接处理垃圾每天需花费149.4元。但这些垃圾经过分类处理,600公斤餐厨垃圾按25%的产出比,每天将产出150公斤有机肥料,以每公斤10元计算,可收入1500元。从每天花费149.4元的垃圾处理费,到每天实现产值1500元,实际每天能实现经济效益1649元。

    王家曹村的垃圾分类处理将不止于此,社区计划投资300余万元,规划建设一处集餐厨垃圾处置、农业生产垃圾(包含绿化修剪垃圾)处置、有害垃圾和再生资源回收、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小型静脉产业园——王家曹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

    工作人员介绍,建成后,该中心每天的垃圾处理量将达到15吨,日均可处理餐厨垃圾1吨、秸秆垃圾5吨、压缩垃圾8吨,还有一定量的可回收垃圾、建筑垃圾。该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将辐射周边多个社区,为这些社区提供便利,比如,秸秆经过处理后可以产生可燃燃料,用于供热。

    城阳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环卫处副主任邵尊义介绍,有机垃圾分散处理示范项目的建设,为城镇餐厨垃圾处理模式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促使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有效减小、消除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避免二次污染,为城镇创造真正清洁舒适、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