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6日 星期五
请减负,城市环境承载力有限

理想城市

    □ 李同德

    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即维持人类持续生存发展的极限人口数量。

    就某一区域而言,单位面积土地上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亦称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它受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约束,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态环境就将破坏,人们生存就受到威胁,这就是所谓环境承载力。

    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污染双重压力,北京湾及其附近华北平原已成为我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证明该地区环境承载力超过了极限,人们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人们经常听到空气质量这样预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气污染物积累雾霾还会持续。2016年10月2日还这样预报:“本次(雾霾的)重污染过程影响面积相对较小,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太行以东,燕山山脉以南,从石家庄、保定到北京一线的狭长地带”(据2016年10月2日新京报报道)。足以说明:北京湾及其以南华北平原的地形气象条件是环境承载力较小的主要因素。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除大气环境外,还有空间地质、地理条件,气候、水资源及其它环境资源因素,还有人类不自觉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活动等。不同自然条件的承载力是不一样的,简单说明如下:

    滨海地区,通常大气扩散条件较好,水环境面积大,环境承载能力要比内陆大。如长三角人口允许规模应该比北京湾华北平原大,前者的传统产业规模也要比后者大。目前北京湾华北平原的人口和产业都超出了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出现了水源要靠外引(南水北调)、能源依赖外调,但空气不能调不能引,人们只能被迫生活在常受雾霾笼罩的环境中。加上城市的不断地摊大饼,交通堵塞成常态,大城市病治理难度很大、成本极高。相反滨海沿江的长三角、珠三角的这些问题不特出。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和产业的环境承载力差异已经突显出来,但现在还没有被人们重视。

    四川省处于中国地形的过渡地带,区内地形差异很大,西部阿坝州甘孜州是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地形气候条件复杂恶劣,人类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川东的四川盆地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地区。人口的这种自然分布规律也显示:自然环境对人口规模的控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除上述两种典型情况外,各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人口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

    温带湿润地区环境承载力要比寒冷干旱地带大,允许的人口规模前者当然要比后者多;

    水源丰富的南方地区当然要比干旱的北方地区允许承载的人口规模多;

    宽广湿润的平原当然与地形复杂的山区允许的人口规模不同,显然平原要比山区多。

    由此得出结论是,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在制定城市规划的人口控制规模(或人均用地指标)时,不能用一个标准,已经延续几十年的统一的人均用地指标应该调整为按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制定的不同指标。

    城市的人口密度同样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新加坡、香港等是热带小岛,周边是海洋,通风条件较好,人口密度虽然较大,但人类活动产生对大气污染质很容易扩散;同时住宅也不存在冬天对阳光的过高要求,因此产生了不少高层建筑相对集中的住宅区,建筑密度相对较大,虽然人口密度较大,但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远远小于北京和华北地区内陆城市。

    (作者系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总工,高级工程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