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胜利油田:智慧能源引领油气生产新变革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维东 王维国

    面对“既要绿色发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时代考题,胜利油田给出了答案——用绿色电力挖掘“黑色能源”,电力由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产生,随后经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进入油气生产一线成为动力,最终助力原油从地下喷涌而出。

    7月15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孙永壮向记者表示,在“双碳”目标下,他们加大了绿色能源供给力度,优化了能源消费结构,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为油气增产争取了更大空间。

    “智能助理”立功,“耗能大户”变成了“节电标兵”

    记者登录被誉为“智能助理”的胜利油田能源与碳排放管控平台(以下简称“管控平台”)后看到,大到整个油田的用电情况,小到一台设备的耗电细节,都能实时在线监控、分析、评价、优化。

    吨液耗电是指1吨采出液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耗电量,其行业标准值和企业平均吨液耗电两条线是界定油井效益的标尺。胜利油田用两条线划出三个区即高效区、潜力区、低效区。

    “差距就意味着潜力。”胜利油田能源与碳排放管控中心专班成员李来俊说,他们通过调整参数、平衡度和设计优化等手段,使上千口油井逆袭至潜力区、高效区。

    现河采油厂郝现管理区生产运行岗员工钟霞告诉记者,一旦油水井耗电异常,管控平台就自动预警,并推送给技术人员,迅速作出处理。

    加热是原油集输系统处理的重要环节。郝现管理区拥有48个单井拉油罐,罐车拉运前都需进行加热处理。“什么时间加热,加热多长时间,门道不少。”钟霞介绍,谷期电价仅有0.25元/千瓦时,峰时电价是谷期电价的4.4倍。

    通过错峰填谷,以及优化“加热时长、加热时段、加热匹配”等参数,郝现管理区如今实现了全程能耗优化,吨油电加热成本下降了20元。

    管控平台让“耗能大户”变成了“节电标兵”。与2018年相比,现河采油厂2023年产量增加近12万吨,年用电量下降近3500万千瓦时。

    “头顶富光”不浪费,太阳能成了“扛把子”

    金色的阳光透过白云隙缝倾泻而下,打在一排排光伏板上,熠熠生辉。

    这是记者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南9-XN6井区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看到的壮丽情景。这些光伏电力直接供给周边抽油机井,年发绿电约55万千瓦时,相当于10台抽油机一年的用电量。

    胜利油田高级专家朱铁军用“头顶富光”“脚下余地”两个词形容其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头顶富光”是指胜利油田主产区太阳能资源丰富,“脚下余地”是指该油田的闲置土地和规模化未利用土地可建设光伏项目。

    走进胜利油田营二井区,近8000块太阳能板向阳而立,两座小型风力发电机迎风运作。

    2021年,胜利油田整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探索实践“风、光、热、储+多源微网”多能互补模式,替代传统的燃气加热炉,年发绿电519万千瓦时,实现了井区的“碳中和”。

    依托自身丰富的油气生产场景,胜利油田的光伏发展驶入“快车道”。短短四年,这里建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440兆瓦,年发绿电能力达5.3亿千瓦时。

    “智慧大脑”发力,老场景有了新模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表示,胜利油田的电力系统更加体现绿色化理念,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作出了非常好的探索。

    光伏发电“靠天吃饭”,发电效率不稳定。产油用电负荷是动态变化的,而电网运营必须实现瞬时动态平衡,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

    在胜利油田,每一度电的精准调度、可靠供应,离不开被誉为“智慧大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在平台管控下,自备电厂执行“煤电挖坑、绿电填坑”拟合调峰曲线;注采输油气生产全过程“因时而变、按需而调”实行柔性生产;电网端根据负荷需求、峰谷电价、自发绿电和火电出力动态,不断优化网电经济采购策略等。胜利油田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在安全、绿色、经济中找到“最优解”。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勇说:“我们正在改造升级电力设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AI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电力、算力和生产力的深度融合,打造‘最强大脑’,全息感知和调控油气生产运行,支撑油田绿色低碳转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