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记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
我国潜艇驭浪前行。 吴浩东摄

    ◎本报记者 张 强

    盛夏黄昏,霞光满天。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下某军港内,一艘艘国产新型潜艇在码头静待出征号角。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54年。那年,中央军委批准海军成立独立潜水艇大队,人民海军从此有了第一支潜艇部队。

    70年光辉历程,70年薪火传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潜艇人铁心跟党走、铁血闯大洋,从白手起家到核常兼备,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慑战,历经惊涛骇浪、挺进深海大洋,淬炼出“核潜艇精神”,涌现出“水下先锋艇”“铁血艇长”蔡一清等一大批先进群体和英模人物,铸造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艇行万里不迷航

    不久前,海军潜艇学院组织的2024年春季新兵入伍教育训练结业典礼迎来了两位耄耋老人——92岁的慕恩盛和91岁的刘作根。他们为中国海军潜艇事业奋斗了一生。

    73年前,近300名来自不同军兵种、不同专业的优秀官兵奔赴大连旅顺港老虎尾,组建了海军潜艇建设史上首支学习队。慕恩盛、刘作根就在其中。当时,慕恩盛是二艇鱼雷兵、刘作根是三艇电工班长。

    第一代潜艇老兵与最新一代潜艇新兵深情分享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慕恩盛语重心长地说:“潜艇兵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

    听党的话,是慕恩盛一生的坚守,也是每名潜艇官兵始终坚守的信仰。

    初创时期,潜艇事业从零起步,步履维艰。面对外界的封锁垄断,根据“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号召,一代代潜艇人坚守如磐初心、肩负如山使命,成功解开一个个难题、攻克一道道难关,推动潜艇事业乘风破浪。

    水下尖兵,忠诚无声。从第一艘国产常规潜艇、核潜艇下水入列,到各类新型国产潜艇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从首次试射新型导弹,到一次次突破极限,执行最大自给力考核、完成极限深潜等试验任务,海军潜艇部队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实现新突破。

    1985年,潜艇部队以90昼夜长航的辉煌壮举,创造世界核潜艇长航时间新纪录;1988年9月,潜艇部队在水下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军海基战略防御力量初步形成……

    2014年,372潜艇执行战备远航任务时遭遇“水下断崖”重大险情,海上临时党委带领全艇官兵果断应对,凭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胆识和过硬技术成功处置险情,圆满完成任务,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中央军委授予该艇“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潜艇官兵坚定忠诚信念,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继续砥砺奋进。

    舍生忘死闯大洋

    去年,宋润鹏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某潜艇部队。第一次随艇远航出发前,一名老班长提醒他给家人写上几句话,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把要办的事交代好。“刚开始我不理解,老班长笑着说,这是潜艇艇员的出海惯例。”宋润鹏回忆道,“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舍生忘死。”

    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复杂的水下环境、看不见的敌人、突发的危机险情都会对潜艇造成巨大威胁。在潜艇官兵心中,“怕死不当潜艇兵”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官兵用生命续写的生动实践。

    “一切都是未知数。今天出海了,回不回得来,谁也不知道。”回忆起30多年前驾驶某型核潜艇首次组织深潜试验,“水下先锋艇”首任航海长范喜德感慨万千。

    极限深潜是潜艇不得不闯的“鬼门关”,一着不慎、艇毁人亡。“我们干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把核潜艇交给我们,就是豁出性命也要完成任务!”范喜德说。那时,在艇体被压得嘎嘎直响的惊悚时刻,“水下先锋艇”全体艇员镇定自若、精准操作,一米一米地稳健下潜,最终创造了该型艇首次潜至极限深度的纪录。这次极限深潜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后来,在我国核潜艇理论研究、科研生产、战法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茫茫大洋注定是坚毅者的舞台、勇敢者的赛场。

    一次远海任务中,某核潜艇反应堆舱内突发蒸汽泄漏故障,时任机电长孟昭旭抢在第一个进入辐射环境作业,毅然选择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战友们含泪追忆:他是在舍身“堵枪眼”!

    潜艇官兵就这样在一次次舍生忘死中,推动中国海军潜艇事业破障前行,在世界潜艇发展史上创造奇迹。

    创新战法促转型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近年来,海军自主建造的各类型新型潜艇,自主研制的水声目标识别设备、潜艇战术软件、潜艇艇载模拟训练设备、战术水声数据库、潜艇舱室空气净化装置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相继入列,不断推动水下攻防作战样式加速转型,使潜艇部队水下攻防综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如今,潜艇部队已成为应急应战中坚力量,在战训实践中形成一大批战法创新成果。

    作为人民海军的急先锋和铁拳头,多年来,潜艇部队一直奋力求索、创新发展。一代代官兵接力铸“长城”、走“长征”,争做全面过硬的水下尖兵。

    潜艇攻击力强但视距范围有限,海军某潜艇支队艇长张洪星带领部队积极探索与水面舰艇、航空兵的协同作战方式,提高潜艇快速识别目标能力和稳定跟踪效率。在几个月前的一次演习中,面对“敌”严密的反潜兵力部署,张洪星指挥潜艇时而下潜、时而变向,配合水面兄弟部队打了个“漂亮仗”。

    某新型潜艇列装海军某潜艇支队后,以范杰为代表的首艇艇员面对装备代差,白天爬舱室、摸管路,晚上学知识、做笔记,1年后几乎能蒙着眼从艇艏“摸”到艇艉。范杰也被称为“潜艇的活管路”,他针对潜艇装备提出78项整改建议被科研单位和相关厂家采纳。

    蒋金良被称为“水下听风者”。前不久,他从军校毕业后被选入海军某潜艇基地水声专业创新团队,现已参与完成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目前,以张洪星、范杰、蒋金良为代表的海军潜艇人才方阵不断壮大。他们劈波斩浪,奋战在远海大洋。

    记者看到,如今,随着一艘艘新型潜艇的列装和一项项新纪录的诞生,一条代表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快速发展的曲线正不断向上延伸。全体潜艇官兵正在奋楫深蓝的强军实践中不断书写新的荣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