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中铁隧道局:引领隧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力量

    随着中铁隧道局参与研发的“明珠湾号”顶管盾构机身安全下穿莞佛高速(东莞—佛山)高架桥,广州南沙凤凰大道项目三车道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成功攻克了临近桥梁桩基施工等高风险技术难题。该隧道下穿结构物为进出南沙城区的重要道路,施工过程中需精准控制沉降,确保路面交通安全正常,施工复杂,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隧道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铁隧道局在该项目中投入掘进的“明珠湾号”是矩形断面顶管盾构机,宽14.82米、高9.45米,采用多刀盘组合开挖、自动减摩等技术,解决了超大断面矩形顶管盾构施工一次开挖成型、主机姿态控制以及土体沉降控制等技术难题。“明珠湾号”顶管盾构机的研制和应用,展示了中铁隧道局在盾构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是中铁隧道局十年来坚持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隧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十年来,中铁隧道局积极加强科技创新,先后研发了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大直径盾构隧道修建技术、TBM隧道软弱地层与岩爆地层施工技术、高地温隧道修建技术、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等系列关键技术,不仅解决和突破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也使得科研成果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为隧道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提升行业科技水平,中铁隧道局打造众多高端科研平台,先后设立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隧道结构智能监控与维护企业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隧道智能装备与建造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中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监测与评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核心期刊《隧道建设(中英文)》高端平台,并成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的支撑单位,为盾构隧道施工智能化注入“新质生产力”。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提高隧道建造的智能化水平,是我国近期乃至长远期的发展方向。中铁隧道局总工程师洪开荣表示:“作为隧道建设的国家队,中铁隧道局将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我国隧道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以精品理念铸就隧道建设品牌

    中铁隧道局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从打通群山峻岭到穿越江河湖海,始终在急难险重中奋力前行。

    十年来,中铁隧道局5次穿长江,19次穿黄海、东海、南海,14次穿珠江,24次穿钱塘江、赣江、闽江、邕江、松花江、大运河等水下施工……一次次穿越江河湖海,创造出一个个不凡纪录。无论任务如何急难险重,中铁隧道局始终坚持推出精品工程,建成的中俄管道长江穿越工程,是世界油气领域单线盾构掘进距离长、埋深深、水压高、口径大、施工环境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承建的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是大水压、大埋深的海底隧道工程;承建的深圳妈湾跨海通道,是大直径越海盾构隧道;承建的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是世界高铁盾构掘进距离长、直径大、穿越长江水下深的隧道。

    正在施工的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隧穿越地层种类多达17种,包括19条断裂带,堪称铁路建筑史上的“地质博物馆”,并承建了深铁路竖井。不仅如此,中铁隧道局还走出国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地打造众多丰碑工程。

    建成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创造了用900天成就火车900秒穿行大山的奇迹。施工设计总承包的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工程,以中国工程的走出去,带动了中国设备、中国物资、中国技术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承建的海外高端市场轻轨项目。打通阻碍中老铁路通车的最后“拦路虎”景寨隧道,将承载中老两国人民友谊的线路由梦想化为现实。

    承建的格鲁吉亚南北公路KK隧道是世界大直径TBM隧道,在格鲁吉亚创造了“中国速度”。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中铁隧道局充分发挥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施工领军企业的专业优势,展现了中国隧道实力,赢得了广泛的海内外声誉。

    以“三大核心产业”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铁隧道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机械化配套产业、大盾构管控体系、地下智慧停车场”三大核心产业,瞄准专精特新企业建设目标,以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推进核心产业发展走深走实。

    在机械化配套产业方面,针对大型机械化配套带来的设备投入大、超欠挖控制难、安全步距制约开挖进度、建设管理机制与体制不匹配等突出问题,中铁隧道局组织开展全地质条件下的机械化配套体制机制创新及技术装备创新,实现核心专业优势的全覆盖,建立软岩台阶法大机配套机制。全工况凿岩台车等三项设备投入使用,台阶法现场试验顺利开展,机械化配套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大盾构管控体系方面,中铁隧道局先后发布《大盾构工程管理手册》和《大盾构工程建设标准》,建立了大盾构管理标准化体系,十年来,累计中标大盾构项目36个,大盾构专业优势逐步显现,以新技术运用与研发助力大盾构工程发展,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广泛运用上海机场线、崇太长江隧道等项目,推动盾构隧道进入智能建造时代。

    在地下智慧停车场方面,中铁隧道局进行多角度的战略分析,探索产业发展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提出了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发展路径、产业布局、各阶段发展策略。中标的厦门湖里区停车场项目,为地下智慧停车场开发奠定基础,充分发挥了中铁隧道局在地下工程领域的技术优势,为企业的多元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进地下智慧停车场的全产业链发展。

    “三大核心产业”研究持续推进,让中铁隧道局的发展方向愈发清晰。洪开荣表示:“中国隧道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紧跟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来进行,也就是向更深、更长、更大的方向发展。”十年来,中铁隧道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经过不懈努力,世界科技成果、高水平科技平台、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在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等三大环节上持续加力,建造了众多急、难、险、重标杆性精品工程。中铁隧道局将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隧道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先行先试,勇立潮头”,为中国隧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数据来源:中铁隧道局党委宣传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