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极端制造(英文)》:
立足科技前沿 服务学术同行
《极端制造(英文)》期刊2024年第二期封面。
图片来源:《极端制造(英文)》编辑部

【国际学术期刊拾萃】

◎郭东明

    “极端制造”泛指当代科学技术难以逾越的制造前沿,由中南大学钟掘院士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其内涵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

    为填补极端制造领域的专业期刊空白,《极端制造(英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期刊于2019年创办,汇聚全球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领军专家,面向极端、聚焦制造,搭建开放平等的沟通桥梁,旨在推动极端制造领域的多学科融合与创新。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促进原创成果快速首发

    期刊关注前沿科技进展,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助力最新成果的快速发表与传播。

    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团队面向航空航天、钢铁冶金等领域的极端高温快速无损检测重大挑战,首次实现柔性薄膜传感器1200℃极高温测量,突破了柔性传感器高温应用瓶颈。期刊帮助作者优化稿件,提供快速审稿通道,助力这一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出版。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埃米特·班迪帕迪亚院士与苏丝米塔·博斯院士合作,发现钛-钽-铜(Ti-Ta-Cu)合金以其优异的性能可作为下一代承重生物植入材料。编辑部在与编委沟通中了解到这项进展,随后立即与该团队建立密切交流,详细介绍期刊特色、国际化推广及系列高质量服务,经过多次邮件深入沟通,凭借真诚的态度和高效的服务,最终赢得作者团队的认可。

    截至目前,期刊发表的成果被英国机械工程学会、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美国KGW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科学院网站等60多家国家性权威新闻媒体报道和转载。

    聚焦重大需求与技术瓶颈,推动制造模式变革

    当代的“极端制造”指在极端条件或环境下,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极端尺度(极大或极小)、极限精度、极高性能的结构、器件或系统,以及能产生极端物理环境或条件的科学实验装置。其涉及机械、材料、光学、物理、化学、力学、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跨学科交叉特色,集结了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是未来高新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服务和促进学科发展、推动技术变革是期刊的重要使命。期刊多次通过会议研讨、专题征稿、政策建议等方式推动相关技术进步。高性能制造是实现高端装备和产品高性能的制造需求的新兴制造理念,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下,期刊围绕这一前沿方向开展了国际学术研讨,推出高性能制造专题,刊发了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成果,从基础理论、制造方法到性能测试与评估,全面展示了该方向科技进展并提出未来发展路线,有效推动了该方向的进步与发展。

    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服务制造学术共同体

    极端制造作为当代制造技术前沿,需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期刊为牵引,打造“期刊+学会+会议”三位一体交流平台,旨在从科技前沿、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学术共同体。

    期刊主办单位联合相关优势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以进一步汇聚学术资源,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极端制造科学、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

    我们还积极举办极端制造系列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国际制造会议(IMCC)等高水平国际会议密切合作,针对制造领域前沿热点策划不同会议主题,邀请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科技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此外,通过学术平台,围绕制造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推荐专家参与制造相关路线图撰写,连续三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交政策建议报告,采用领衔带新晋模式,开展热点方向青年科学家沙龙、研究生/博士后论坛等活动,帮助青年人才成长。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福祉的提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领域,开创崭新的未来。担任《极端制造(英文)》期刊主编,与同行共同服务科技发展,是我的荣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期待期刊在同行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学科影响力,为制造领域不断进步和科技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极端制造(英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主编

    

    ■点评

    制造是人类探索世界、改造世界、造福人类不可或缺的手段。从石器时代到智能时代,制造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会涌现新工具、新产品、新发现,从而促进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人类在追求更深、更远、更强、更快、更小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各种极端环境对制造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极端制造”概念和《极端制造(英文)》期刊应运而生。

    面向极端条件、极端环境、极端材料、极端尺度的制造领域前沿,《极端制造(英文)》不断打破机械、材料、光学、物理、化学、力学、数学等多学科领域边界,为全球致力于突破制造技术前沿的科学、技术与工程融合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新的交流平台。通过发表最具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汇聚全球科学家的智慧,促进学科进步,推动面向未来的制造创新。

    自创刊以来,《极端制造(英文)》影响力不断提升,影响因子逐年增加,目前已列工程制造领域前列,成为制造技术领域的重要期刊。

    点评人:沈哲思,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青年创新研究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