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让“聪明的车”走好“智慧的路”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观察

◎本报记者 李诏宇  李丽云

    “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应用,未来应以智能汽车为关键纽带,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与智能汽车相互支撑,不断向深度融合一体化方向发展。”6月18日,在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如是说。

    6月18日—20日,第十一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北京举办。该年会以“迈向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应用新阶段”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

    记者在年会现场了解到,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取得累累硕果。2024年1月—5月,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50%,网联化技术加速渗透,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000多公里,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

    在此过程中,车辆智能化与车路云一体化无疑是两大关键词。

    车辆智能化——

    让人们开上“聪明的车”

    智能网联汽车,指将车联网与智能车进行有机联合的新一代汽车。该类汽车发展的首要趋势之一便是车辆智能化。

    在李骏看来,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车辆智能化的关键之一。

    “我国华为、小鹏、百度、理想、蔚来等企业,已实现了感知过程端到端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探索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李骏表示,“建议汽车行业将市场规模化转化为数据优势,切实加强利用数据开发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加速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中国智能网联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同样认为,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结合是车辆智能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的结合,正在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趋势。”公维洁表示,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的契合度非常高,人工智能赋能的自动驾驶应用将愈加广泛。

    与会者纷纷表示,基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车辆智能化,不仅让汽车更“聪明”,还让驾驶与出行更加安全、舒适、节能、高效。

    车路云一体化——

    让汽车走稳“智慧的路”

    基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车辆智能化固然重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思路则更加不容忽视。车路云一体化意味着交通中的车不再孤立,能通过各类先进的传感器与接收系统,与道路、行人和周围环境实现几乎实时的交互联动。

    此前有观点认为,车辆智能化与车路云一体化二者不可得兼,应该着重发展一端。而在此次参加年会的专家们看来,这两条技术路线非但不独立,而且能实现相互促进。“车辆智能化是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车路云一体化则能为车辆智能化赋能。”李骏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同样指出,车路云一体化可以兼容车辆智能化:一方面,单车的车辆智能化感知能力有限,且难以基于交通状况全局进行综合优化;另一方面,只推动车路云一体化也有可能面临行业基础设施的瓶颈。“毫无疑问,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两种思路之间是融合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李克强表示。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较为复杂,其发展只靠企业本身是行不通的。这就需要统筹协调企业、行业、研究机构、政府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

    李克强说,我国注重顶层设计,正加速相关支撑政策法规的制定修订,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管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这些政策的提出,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力政策支撑,让“聪明的车”在“智慧的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