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京优368小麦喜获丰收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麦浪滚滚,夏收正酣。6月14日,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的长阳农场传来了好消息:单产提升示范田亩产达到545.8公斤,产量较往年翻了一倍!

    “这是科技带来的丰收麦!”北京市长阳农场有限公司生态农业分公司经理赵英欣喜地告诉记者,这块地有300亩,过去由于土壤肥力低、多砂石、耕种条件差,小麦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是典型的低产田。

    在瘠薄地、低产田上,如何提升小麦亩产?去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长阳农场开展院企合作,采用其最新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京优368,开展试验示范。

    “2023年,京优368的检测结果显示,籽粒容重796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4.5%,湿面筋含量32.7%,吸水率62.8毫升/100克,面团稳定时间22.6分。这些数据表明,该品种属优质强筋小麦。而且,它还抗逆耐晚播。2023年,我们在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轻度盐碱地,11月中旬播种的情况下,竟实现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陈兆波告诉记者。

    “从表现来看,这个品种在京郊低产田播种后,抗倒性强、籽粒饱满、熟相好、穗大、群体足、个体壮,有高产的潜力。同时,由于优质强筋小麦市场收购价格高于普通麦,这显著提高了种植户的效益,实现了种植产量和收益的‘双提升’。”现场测产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尤明山表示。

    有了良种,还要配套地力培肥、精播增密、种肥同播、适期晚播等良法,才能最终实现增产、高产。

    “‘低产田’变‘高产田’,还得益于定制的技术方案。播种前,我们首先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微生物菌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续供肥能力;其次,进行适期晚播、精播增密;在随后的作物生长期,全程采用滴灌精准提供水肥,均衡供应小麦水分和营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王拯介绍,按照定制的技术方案,团队成员在小麦每个关键生育期,都要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去年,我们种了110亩京优368,今天,测产一算,一亩增收700元!明年我们要将300亩地都种上京优368!”赵英高兴地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