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湖北“千镇千站”: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苏厉华 张一博

    近日,记者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沙河乡卢家坪村看到,椴木香菌秆子一排排、一堆堆,码得整整齐齐。“工作站的专家经常来村里帮忙指导,从食用菌拌料、灭菌、接种,到养菌、出菇管理的每一步,专家都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户李大辉说。

    李大辉所说的工作站,是已汇聚各级别科技特派员8人、横向专家4人的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沙河乡)。这里是沙河乡科技赋能产业强镇的主阵地,也是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湖北省每年统筹选派1万多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服务,对接帮扶企业、合作社、村(组)超过1万家。

    为加强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湖北省在乡镇(街道)一线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进一步织密织牢科技特派员网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湖北,原“七站八所”撤并后,乡镇(街道)一级没有专门的科技管理机构,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

    在这一背景下,建设“千镇千站”,进一步延伸科技服务“触角”显得尤为重要。湖北省科技厅组织引导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培养实用型人才、孵化创新主体、协同升级平台等为内容,开展科技综合服务,促进技术、人才、企业与区域有机融合,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地见效,打造科技创新在基层一线的“桥头堡”。

    湖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湖北已在92个县(市、区)的601个乡镇(街道)建设640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主要涉农县(市、区)全覆盖,产业强镇、特色小镇全覆盖。到2025年,将在全省1000个乡镇(街道)建设1000家工作站,实现主要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

    县域创新与乡村振兴核心在科技、关键在人才。目前,湖北省鄂州市已建设23家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率先在湖北实现乡镇全覆盖,集聚科技人才239名,其中科技特派员168名。鄂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围绕鄂州市水稻、水产、种业、花卉、蔬菜等主导产业链全方位匹配科技人才链,2023年开展科技培训70余场,直接促进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科技特派员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该厅针对收集掌握的技术需求,全年帮助涉农主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946个,解决基层及企业技术问题10461个,培训农民17.38万人次。

    在专家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送到农业农村一线的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既是载体,也是桥梁。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翔看重神农架林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并对在此开展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但长期以来,他的团队与当地对接不畅。2023年,神农架林区建设湖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宋洛乡),李翔团队成为入驻工作站的首批专家,“科技专车”“特派公寓”“生态饭菜”成为驻站人员的标配,团队来神农架的次数明显增多,服务的地域也不断拓展。

    目前,驻站团队先后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3个,申请蜂产品商标1个,建设中蜂保育场5个,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家,培训蜂农200余人次,助力宋洛乡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蜜蜂特色村庄”称号、神农架获评全国蜂业优秀“繁育基地”称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