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福建:组建科研“大兵团” 铸造发展“强引擎”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 讯 员 吴海云  陈 晨

    联合制定发布两项橡胶测试领域国际标准,率先获得我国海洋动物抗菌肽产品两项国际专利,开发出新政策下全省首个一类中药新药……短短4年多时间,在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这道考题上,福建省各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游建胜日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福建省科协全面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中国科协工作要求,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优势,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组织科研“大兵团”,建设了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全方位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科技支撑。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针对高端创新资源相对匮乏、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强等问题,福建省科协不拘一格地打破组织、身份、地域等传统体制机制束缚,打造一批研发前沿、学科融通、综合集成的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

    “各大平台聚焦全省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四大经济需求,高效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和企业的人才智力资源,通过开展技术咨询、合作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提升,增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游建胜说。

    面向“一带一路”供应链需求,福建省智联云供应链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依托福建理工大学,联合省内37家企事业单位,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下一代跨境电商产业。核心成员庄伟卿团队与福建窄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数据交易商城平台,推动“数据及其权属标注”关键技术实现突破,解决了数据市场无序问题,为数据定价奠定了基础。

    依托高校前沿科研能力,福建省数字环境与健康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在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牵头下,联合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省人工智能学会、福建省疾控中心等40余家单位,形成多学科、跨领域的“集团作战”。

    福建省海洋生物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开发的新产品海洋动物新型抗菌肽制品,申请了两项国际专利授权,提升了我国海洋动物抗菌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在国际橡胶测试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取得了重大突破。2022年5月,他们联合制定发布的橡胶测试国际标准,填补了相关空白,一经发布便被英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采标。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福建省科协积极引导各大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结合工作实际,在智能制造、中西医结合、氟化工等领域,开展全链条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搭建好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如福建省智能制造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依托华侨大学,面向南安、安溪等地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相继突破机器人3D视觉扫描、大板智能刷胶等4项关键技术,为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新增了18.01亿元产值。

    由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慢病转化医学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主导研发的“清达颗粒”,获批临床试验,是福建省创新中药研发产业的一项重要突破;福建省海洋产品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联合企业,研发了海洋多糖循环逆流提取技术和智能生产技术,为企业增加产值2000多万元……

    自2020年12月以来,福建省科协已建成5批、共31个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各平台对接服务企业406家,解决重点产业技术问题66个,实现226项技术转移或成果转化,技术转让合同金额超亿元。相关经验被列入中国科协“新时代科技社团创新发展论坛”典型案例。

    游建胜表示,福建省科协将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 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系列活动,推动科协工作进一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助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