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从一张蓝图到一座科技新城
——写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建设3周年之际
图为试运行期间的云巴穿梭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禹涵

    通 讯 员 李聪迎  许  丹

    6月4日,西安高新区举行2024年集中开工及竣工投产活动。园区通过一批高质量项目的开工、投用,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推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从一张蓝图变成一座产城融合、蓄势待发的科技新城。

    锚定规划目标

    “云巴即将开通,公司旁边的15号地铁明年也要开通了,这里的交通越来越方便。”公司在恒业大道附近的韩迪见证了丝路科学城发生的点滴变化。公司周边的楼群越建越密、公园绿地越来越多,路网交通更加完备通畅……“丝路科学城就是西安的未来之城。”韩迪说,他十分看好这里的发展。

    2021年6月,西安高新区以打造科创新阵地为核心目标,全面启动丝路科学城建设。历经3年光阴,丝路科学城拔节生长,悄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丝路科学城肩负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2022年12月,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丝路科学城被确认为“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如今,丝路科学城已经从一张美好蓝图变成现实。在中央创新区,一个个总部经济项目陆续封顶;学校、医院、公园绿地等优质配套设施加速建成,为丝路科学城增添丰富内涵;四通八达的路网拉开了这座产业新城的发展框架,“六横六纵”交通骨架基本成形,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实现快速转换。

    3年来,丝路科学城紧扣“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战略目标推进区域建设发展。预计到“十四五”末,丝路科学城将聚集50万人口,承载1万亿元经济规模;到2035年,将聚集人口150万,经济规模突破3万亿元,带动西安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作为全国首个‘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将持续推进产业布局发展、人才引培、科技金融支持、创新生态营造,推动西安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发展中心主任申康表示。

    项目建设筑牢产业基础

    在6月4日举行的集中开工及竣工投产活动上,氢能、光电子、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11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80.41亿元。此外,2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242亿元,涉及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其中,先进制造类项目12个,总投资159.59亿元,占据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额的半壁江山。

    在此次竣工投产的项目中,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实施的氢能总装项目具有高科技、高成长、高附加值的显著特点。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丝路科学城西北部,主要从事水电解制氢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氢能总装项目旨在打造隆基氢能行政总部、研发总部和总装生产车间,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营收14亿元,将加快推动氢能各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以及产业化应用,有力推动西安市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立足于国家“双碳”目标,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西安科技产业园三期暨5G数字化工厂及科创研发大楼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一电力电子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满产后可实现年产50吉瓦光伏逆变器、10吉瓦储能变流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

    此外,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楼已拔地而起。这是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入驻的首家企业总部。它将持续吸引相关公司落地丝路科学城,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随着西安市重点工程项目‘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项目陆续投用,丝路科学城将加快汇聚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助力前沿技术研发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鲜萍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