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科技助力央企火电厂绿色转型

    ◎本报记者 陆成宽

    亚洲最大煤电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运行一周年,收集二氧化碳超20万吨;国内首个大机组污泥耦合处置示范项目,每年处理污泥最多可达15.9万吨;卸船机抑尘改造,使码头主要扬尘排放指标比港口行业排放标准降低97%……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代表委员走进国能”企业开放日活动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州电厂”)、常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电厂”),看到了科技赋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现在的火电厂已经与大家原来认为的空中冒着黑烟、地上脏乱的印象截然不同,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厂区和高标准的排放。

    在泰州电厂,乘上电梯来到116米高的4号锅炉操作平台上,记者看到,电厂内矗立的两座大烟囱正源源不断地排出滚滚白烟。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白烟主要成分是水汽,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泰州电厂运行部副主任叶罗介绍,近年来,泰州电厂累计投资超4.5亿元,通过增设电除尘第五电场、取消脱硫系统烟道旁路、实施脱硫双塔双循环、低氮燃烧器和脱硝改造、湿式电除尘改造等项目,在江苏省内率先实现燃煤机组超低排放。

    “在我们的左手边有4个银色球形储气罐,从电厂烟气中捕集的二氧化碳,都被存在这些罐子里。旁边的两辆槽罐车正等待液态二氧化碳装车。”跟随现场讲解人员的脚步,记者来到泰州电厂CCUS项目捕集区。

    记者了解到,泰州电厂CCUS项目于2022年3月22日开工建设,2023年6月2日投入生产。项目运行一周年以来,已经销售二氧化碳超20万吨,创造了“捕集规模”“能效指标”“连续运转时长”等多项煤电CCUS纪录,成为行业“双碳”标杆。

    “燃煤发电产生的烟气先进入水洗塔洗涤,把烟气里的粉尘、氮氧化物等杂质洗掉,再进入吸收塔装置,其中的胺溶液能把大部分二氧化碳‘吸’出来。‘满载’二氧化碳的复合液体进入再生塔,通过加热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再被‘蒸’出来,捕集率大于90%,项目产出干基二氧化碳纯度大于99.9%。”叶罗说,泰州电厂捕集的二氧化碳产品纯度高,适合加工成干冰,也可作为焊接保护气体,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

    在常州电厂,记者看到一辆辆污泥运输车把城市污泥缓缓倒入全密闭式污泥处理车间。这些污泥经过处理后,与燃煤均匀掺混,作为原料为机组发电提供动力。

    据介绍,常州电厂厂内污泥处置项目通过“蒸汽间接换热干化+燃煤锅炉耦合掺烧”技术,对城市污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规模化利用,最大处理能力15.9万吨/年,解决了常州市30%的污泥处置需求。

    常州电厂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践获得了多位代表委员的认可。他们认为,像常州电厂这样的央企公司通过区域协同减污降碳,大大降低了区域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排放,实现区域整体节能降碳,在助力绿色低碳园区建设和常州“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