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管好一方田 要靠技当家
——科技三夏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魏依晨

    陈 曦  华 凌  颉满斌

    “三分种,七分管”。夏管是秋粮生长最关键的农事时节,上承夏收、下接夏种。当前,全国各地抢抓农时,紧抓“三夏”保丰收。

    由南往北,从水稻、花生到小麦、油菜,节气有异,田间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在这个关键期,该如何科学施策,护航丰收年?既要用心,也得用技。

    贴心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眼下,甘肃省清水县万亩良种冬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5月底,记者走进清水县王河镇的西堡子梁小麦良繁基地,只见青绿麦田随风摇曳,茁壮麦苗生机勃勃。

    连日来,清水县农业技术管理部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来到田间地头,看苗情、观墒情、查病害,现场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清水试验站站长、研究员鲁清林介绍,当下小麦管理有两项重要工作:一是防病防虫,增加粒重;二是良种田去杂,保持种子纯度,确保良种生产取得好收成。

    “无人机一个水箱可装60升农药,约10分钟喷洒20多亩,既节省劳动力,也提高工作效率。”清水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李茹云说,该县正全面开展“一喷三防”作业,及时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力促小麦稳产增产。

    管好责任田,因地因苗施策,科技服务尤为关键。

    近日,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杂交稻团队一直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办事处再生稻基地考察。“再生稻总体长势较好,没有病虫害发生。”团队专家们说。但他们也指出播种偏晚、密度偏高的问题,并建议下一步要注意分蘖开始前施分蘖肥,齐苗后采用浅水灌溉,干湿交替管理;头季前期,在分蘖旺盛期、封行或者幼穗分化初期,须重点防控螟虫和纹枯病。

    “前两天刚用无人机喷洒完最后一遍农药。”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马辛庄村村民伍建业望着泛黄的麦穗说。为了更高效地处理农作物秸秆,天津市宁河区农业农村部门在联合收割机上加装了粉碎还田装置,收获时就把秸秆切碎,均匀抛撒地面。不仅如此,当地在收获机后面还直接配备了免耕精量播种机,全部实现单穴单粒,形成收获、播种连续进行作业模式。

    绿色科技进入现代工厂

    小麦夏收后,遗留的秸秆都去哪了?管好、用好才能丰收接续。

    5月下旬,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4万余亩麦田喜迎丰收。在这里,小麦、油菜等秸秆作物带来2万吨秸秆资源。

    农田里,村民们欣喜地看到,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叉车、平板运输车等各种农用机械不停地忙碌着。在一块已经收割完成的小麦田里,搂草机将散落的秸秆搂成行,打捆机紧跟着收草打捆,全程作业一气呵成。

    “以前我们都嫌弃秸秆,收起来耽误夏种不说,运出去卖掉也不方便,柴火灶又烧不掉多少,还没地方放。”村民们感慨道,现在好了,机器在田里一跑,秸秆全都打捆好了,还有人登记运输,不仅不用花钱,还能卖到钱。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江洲镇与九江市一家公司的紧密合作。他们共同建设厂房、购置农机,打造了一条农作物秸秆收储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从而完善了秸秆的收储体系,有效地盘活了这一资源。

    秸秆还田,制作饲料,制成生物肥……今年,北京市顺义区13.5万余亩夏收小麦秸秆绿色利用率将达100%。

    “我们将小麦秸秆百分之百地绿色利用,除生产生物肥和饲料,主要是就地将小麦粉碎还田。粉碎后的小麦秸秆附着在土壤上,提高了农田有机质,夏季有助于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北京市顺义区农服中心农机服务科工作人员刘秀芹介绍,从生态角度看,粉碎秸秆覆盖农田,还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抑制扬尘。

    在北京奥格尼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内,一袋袋有机肥即将下线,其原材料之一就是粉碎后的小麦秸秆。“用小麦秸秆当干料,调节菜田废弃物的水分,把粉碎的小麦秸秆、畜禽粪便和粉碎的菜田废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再加入发酵菌剂,进行高温堆肥。”该公司副总经理廖冬辉介绍,公司预计今年回收1000余吨小麦秸秆,实现绿色利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