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云南龙陵:学习“千万工程” 建设和美乡村
图为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新村初心巷。云南省龙陵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赵汉斌

    通 讯 员 李长明  赵欢欢  周筱嫣

    错落有致的景观墙、散发着地域风情的农耕文化长廊、极具观赏和科普价值的绿植主题小巷……近日,记者来到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新村,如同走进一幅“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画卷。

    年逾半百的杨忠保,家住大垭口新村初心巷巷底。他家所在的巷子四周,正开着艳丽的石斛花。村里以“村总支+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让农户参与石斛种植管理和销售。每销售一盆石斛,农户就有一份收入。满眼的绿植,不仅给村里添了一道风景,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现在村中环境好多了,来参观滇西抗战遗迹的游客越来越多,在家就可以就业,收入也越来越可观。”谈起如今的好日子,杨忠保高兴地说。

    同在大垭口新村,花甲之年的张家能每天都到村播一条街上卖山货,除了面对面销售,张家能还学会了线上销售的技能。

    “直播太方便了!我们老一辈的在家门口就可以卖特产,小一辈到山上种石斛和各种农产品,一家子都可以赚钱。”张家能说。

    大垭口新村通过发展地方导游、民宿餐饮、村播电商等产业,带动村民就业人数达300多人,全村年均销售收入为1500多万元。

    “‘千万工程’让浙江万千乡村精彩蝶变,为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的实践经验。在龙陵,我们正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龙陵县腊勐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龙陵县镇安镇镇北村,花卉基地的各种花卉蓄势绽放,猕猴桃采摘园里毛茸茸的猕猴桃挂满枝头,蔬菜大棚内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艺术田园综合旅游项目焕发着勃勃生机。这里也已成为周边群众“短途游”“周末游”的理想目的地。

    镇北村老梨树自然村的村民王任国种植了两亩多猕猴桃。种植过程中,没有种苗,村里提供,没有种植经验,村里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经过3年的精心管护,猕猴桃有望迎来丰收。“我家种了两亩多猕猴桃,今年正式挂果,预计能带来6000元左右的家庭收入。”王任国说。

    近年来,龙陵县镇安镇镇北村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积极探索三产联动、农文旅融合、农民幸福、生态和谐的发展道路,打造具有产业兴旺之美、生态宜居之美、乡风淳朴之美、文明有序之美、艺术融合之美的和美乡村。镇北村通过盘活整理土地资源,让3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30多万元。

    “我们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千万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乡村‘颜值’,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谈及乡村振兴,镇北村党支部书记周永则成竹在胸地说。

    得益于“千万工程”的示范引领,一个个乡村顺利蝶变。记者从龙陵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了解到,今后,该县将继续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