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90后”新农人蹚出农旅融合发展“鹿”

    ◎本报记者 孙  越

    通 讯 员 桂榕岭  滕佳洁

    6月11日,记者走进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王楼村鹿源农场,只见一匹匹梅花鹿正在夏日的阳光中悠然踱步。鹿场负责人是“90后”张甜甜。“2019年,我返乡创办鹿源农场,一开始养殖了86头梅花鹿,现在已经有800多头了。这几年,我不断摸索、学习技术、创新渠道,现已实现了梅花鹿的自繁自养。”张甜甜告诉记者,当前,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养殖梅花鹿、开创新事业、做新农人是她的目标。

    外出学习 引回大量梅花鹿

    2012年,张甜甜高中毕业后,跟随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几经辗转,我来到郑州市,通过熟人介绍,进入一个工地学习工程技术。有了师父的言传身教,加上自身的勤奋,我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工作。”张甜甜向记者回忆起那段经历。7年间,她完成了从学徒到普工再到技工的角色转变,当过师父、带过学徒,工资也从最初的几百元涨到后来的数千元。虽然收入稳定,但返乡自主创业一直是张甜甜心中的梦想。

    “一次,我跟家人谈及返乡创业的想法,他们非常支持,建议我搞养殖业,说现在养梅花鹿的经济效益非常好。”张甜甜说,她在网上了解到,梅花鹿全身上下都是宝,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2018年底,张甜甜毅然辞职回家。

    “回家后,我马不停蹄地开始实施养殖计划。我了解到梅花鹿的产地主要在东北长白山地区,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中部。2019年初,我前往辽宁省铁岭市,联系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人工养殖场,从此就在那里半工半学地住下了。”谈及当初的果敢,张甜甜面带笑容。期间,张甜甜专心致志地跟老板观察梅花鹿的生活习性,学习梅花鹿养殖、割锯鹿茸、制作鹿茸酒等技术。

    2021年学成后,她一次性从养殖场购买了100多头梅花鹿。养殖梅花鹿需要通风良好、干燥、舒适干净的圈舍,张甜甜修建了占地15亩的鹿源养殖农场。

    当年6月,受孕的母鹿顺利产崽。这让张甜甜更加坚定了信心,2023年她又购买了不少带崽母鹿。在她的精心饲养下,梅花鹿存栏达到280余只。“从出生到1岁半是小鹿的哺乳期,在这一阶段,我主要给鹿妈妈投喂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植物性饲料,如豆饼、玉米等。”张甜甜介绍,1岁半到2岁是鹿的育成期,在这一阶段,鹿的体重可达成年体重的60%左右。育成期是饲养鹿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关系到鹿以后的生长性能及生产效益。为此,张甜甜根据鹿的性别、体重及年龄进行差异化管理,并逐渐增加粗饲料,如粗糠、秸秆、牧草、花生及红薯藤等。鹿在2岁后便进入成年期,寿命约为18—20年。

    线上线下 打开销售市场

    张甜甜告诉记者,养殖梅花鹿的收入主要来自售卖鹿茸和鹿崽。鹿茸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壮年期的公鹿一年可以割两次鹿茸,鹿茸基础产量6—10斤,一般每斤售价在1200元左右。母鹿可用于繁育,一般出生16个月以后即可配种繁育,每年可以产崽一次。

    经过4年的发展,张甜甜经营的鹿茸酒、纯手工鹿肉酱以及其余鹿副产品等都已对外销售。“为了打开产品销售渠道,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网上售卖。现在,纯手工鹿肉酱等系列产品,已打开了‘线上+线下’的销售市场。客户逐步增加,回头客比较多,既有当地的也有外地的,基本上每天都要发货。”张甜甜说。截至目前,鹿源农场的梅花鹿存栏量为800余只,年产鹿茸120斤左右,年产崽率80%以上,鹿副产品年产值在20万元左右,鹿产品全产业链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目前,张甜甜在双柳树镇王楼村扩建了养殖基地,鹿圈规模达7000多平方米。在基地负责饲养、运营销售、产品研发、生产包装的工作人员也达到47名。张甜甜还不断扶持养殖户,在潢川县白店乡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鹿圈分场,养殖鹿量也达百余头。

    张甜甜经营的鹿场既扩大了梅花鹿养殖规模,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未来,鹿源养殖农场将继续完善养殖场设施,发展规模化养殖,拓展产业链条。同时,养殖场利用梅花鹿的观赏价值,推动潢川农旅融合发展一“鹿”高歌。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