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水泥工业向“绿”而行
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持续对工业废弃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图为一家水泥企业综合固废及余热发电循环产业项目现场图。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环保时空】

    ◎本报记者 孙 瑜

    “绿色是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未来水泥工业要将自身打造成绿色产业,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近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燕在中材国际第二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上说。

    科技创新是水泥工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大会上,来自全球34个国家的400余名嘉宾,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等领域,共同探讨水泥工业绿色智能发展未来。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高碳排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技术,国内外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发展CCUS技术是水泥工业实现碳中和的必要途径。”中国建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热化学反应实验室主任陈昌华说。

    陈昌华介绍,水泥工业目前可行的碳捕集提纯技术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针对低浓度二氧化碳烟气的捕集提纯技术,第二类是通过燃烧过程实现二氧化碳自富集再进行捕集的技术,例如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技术。青州中联20万吨/年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工程的全氧燃烧富集系统于今年1月26日正式投料运行,可使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常规的20%—30%提高至75%以上,有效降低碳捕集提纯系统的运行成本。

    除了应用先进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泥工业还通过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实现绿色发展。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汤升亮介绍,磷石膏是磷酸生产中排放的大宗固废,目前的处理方式仍以堆存为主,我国磷石膏堆存量现已超过7亿吨。

    “磷石膏制酸联产水泥是解决磷石膏堆存的有效途径。”汤升亮以贵州磷化集团瓮福化工项目为例向记者介绍,项目年处理磷石膏约140万吨,年产硫酸65万吨,联产水泥熟料60万吨,每年可节约石灰石资源80万吨,减少约30万吨因石灰石分解而排放的二氧化碳。

    水泥等建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据介绍,我国目前有1000多家水泥企业、1500条水泥生产线,但是产能利用率不到60%。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坦言,水泥工业除了进行绿色智能转型,还需要进行产能结构调整,包括压缩和退出部分产能。

    “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指导下,水泥工业对新技术、新装备的需求将持续释放,低碳工艺改进、新一代节能装备、余热回收装置、智能化控制系统等都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印志松说。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如山表示,未来中国建材集团将把水泥工业先进技术带到更多国家,建设“花园式工厂”,促进全球碳减排。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