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河南长垣:小小起重臂“托”起庞大产业链

    【制造业升级一线观察】

    ◎本报记者 孙 越  通讯员 李俊彦

    6月5日,记者来到河南省长垣市的一个起重机生产车间,看见技术人员正对无人值守起重机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各项质量参数达到标准、运行良好。这些设备即将被运至目的地,进行安装调试。

    这些无人值守起重机由河南巨人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融入了人工智能、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上市以来,其订单销量实现阶梯式增长,单一合同金额更是从百万级突破到了千万级。

    “我们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河南巨人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钊蓬介绍,该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国际一流研发机构联合创新,还在全国首创了立式卷材、卧式卷材混合储放无人值守库区管理模式,靠着科技硬实力,实现了从起重设备供应商到智能库区管理服务商的转变。

    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而攻克“卡脖子”共性技术难题、实现成果技术转化落地,则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2023年11月,起重行业创新联合体在长垣成立。该联合体以起重装备智能制造、智能控制、5G+大数据融合应用为技术研发方向,由行业内龙头企业卫华集团牵头,汇聚了11所国内知名高校、21家行业知名企业、2所行业国家级研究院所、7个行业协会,并联合河南省起重装备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河南省起重物流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了一个强强联合的“产学研用融”新型创新联合体。

    卫华集团科技创新管理中心总监周荷花告诉记者,联合体自建立以来,已开展研发项目10余项,突破关键技术6项。作为龙头单位,卫华集团通过搭建的数字化协同平台与业务链贯通平台,围绕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环节,为上下游企业免费提供协同必需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破解了产业链采购成本高、制造周期长、运维服务费用高的难题,实现了订单交付期缩短52%、综合成本降低7.4%,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据了解,为了提升长垣起重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去年以来,长垣市政府围绕产业链条上的短板、弱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和集聚规模。目前,长垣市已发展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汇聚了1300家起重整机及配套生产企业。

    长垣市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宋鲲鹏介绍:“我们通过建立激励导向机制和联系帮扶制度,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优做强,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轴幅式产业发展结构。”当前,长垣正逐渐形成龙头企业牵引全链优化、“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受益、“隐形冠军”企业打造单链特色的发展格局。

    当前,长垣市起重企业已建成桥门式起重机检测和校准国家认可实验室、起重机轻量化设计国家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机构85个。2023年,长垣市起重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75.45亿元,同比增速1.94%。

    展望未来,长垣市工业信息化局局长逯彦胜表示:“长垣将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锻长板、补短板,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着力点,持续落实‘链长制’工作体系,聚焦起重设备制造产业补链强链延链重点环节,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创新驱动、智能引领、绿色发展、链式集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体系,进一步夯实在全国起重行业的领先地位,做强‘长垣起重’品牌,建成世界级智能起重设备产业名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