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全国各地生动实践——
把碧水蓝天“请进”城市家园

◎本报记者

    今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第10个环境日。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各地推出各具特色的纪念活动,用生动实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奋力谱写美丽中国新画卷。

    让家园更美丽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北龙湖的“居民”——疣鼻天鹅“王子”和“公主”又传喜讯,它们的第五窝宝宝出生了!如今,在碧波荡漾的北龙湖畔,不断壮大的天鹅群成为新的城市风景线。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窝来投票。6月3日,在2024年河南省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分享道,河南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自然生态状况、城市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李哲介绍,建设大美中原,河南在多方面发力。河南省环保部门着力推动《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尽早发布实施,旨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战略目标,以期加快构筑美丽河南新格局。

    此外,河南还将致力于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美丽细胞”,以点带面,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李哲表示,河南将持续不断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同时加快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深化地方实践,共同构建和分享美丽河南的壮丽画卷。

    让发展更绿色

    工厂、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细胞”。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培养更多的“无废城市细胞”,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6月5日,黑龙江省发布《2023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牟善学介绍,黑龙江省成功塑造了“无废冰城”“无废油城”以及“无废林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模式,并成功创建了多达924个各类“无废城市细胞”。

    黑龙江省在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上也下足了功夫。2023年,该省土壤安全得到了全面有效的保障,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自评高达100%。

    “2023年,黑龙江省组织排查涉镉等重金属企业70家、矿产企业33家,完成省内101个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陈家厚表示,国家土壤环境例行监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不久前,在黑龙江省绿色龙江建设大会上,黑龙江省提出,将实施土壤源头管控行动,从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到2027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为绿色龙江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础。

    让城市会“呼吸”

    6月5日,记者来到甘肃省平凉市泾河生态文化园。园内草木葱郁、流水潺潺,市民们用优美的舞姿表达“以水润城、水城融合”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在以前,这里杂草丛生、河道淤积,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当地是如何根治了这一城市“顽疾”的?

    平凉市采纳了“海绵城市”的先进理念,并启动了泾河干流的综合治理项目。在项目推进中,平凉市巧妙利用地形,在园区的低洼处精心设计了雨水花园。通过植草沟、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雨水被自然地引导至雨水塘,形成了美丽的景观水面,为市民营造了一个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截至目前,平凉市累计开工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85个,累计敷设雨水管网34公里,消除易涝点21处,新增透水铺装面积73.61万平方米,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16万吨。

    “自从实施黄河流域平凉市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项目以来,周围的大水系得到疏通,防止外洪入城,还缓解了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城市内涝问题,现在这里成了群众观光娱乐的好地方。”平凉市住建局副局长赵生宝说。

    平凉市“海绵城市”建设是甘肃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该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擦亮了“黄河之滨也很美”的亮丽名片,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祁连山生态保护转入常态长效保护新阶段。

    (记者张毅力 朱虹 颉满斌 实习生陈逸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