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打好“科技牌” 按下“快进键”
——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大力推动双方合作

    5月30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成为多方共识,中阿科技合作也将再次按下“快进键”。

    远在千里之外的宁夏,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自2015年揭牌以来,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线上服务平台、举办高质量博览会,挑起了为中阿双方“打好科技合作这张牌”的大梁。

    共建多个技术转移海外中心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千百年来,丝绸古道上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正以全新方式重放异彩。

    5月16日,“2024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技术线上培训班”成功举办。在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和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来自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苏丹和尼日利亚等国家的50余名学员接受了一场“知识风暴”的洗礼。

    “我们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课程。”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复旦大学专家介绍了有机固废厌氧生物转化研究进展,同济大学专家讲解了生物天然气技术转移、产业化发展路径,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分享了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和实用光伏组件生产及加工技术……

    这样高含金量的培训,是中阿技术交流和转移的一个缩影。

    中阿合作,科技先行。2014年6月,宁夏集成全国科技创新要素和技术资源,牵头建设中阿技术转移中心。2015年9月,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揭牌,中阿科技交流合作开启新征程。几年来,双方在能源、农业、航天、新材料、医疗卫生、荒漠化防治等领域的合作全面开花。

    “目前,我们已在沙特、约旦等国共建了8个技术转移海外双边中心,推动一批契合阿拉伯国家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在当地应用。”宁夏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造中阿可持续发展重要引擎

    宁夏全力打造线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高质量举办中阿博览会,共谋合作发展。

    自2015年以来,宁夏连续举办五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高新技术及装备展,累计组织29次技术对接活动,促成双方围绕共建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区、开展联合研发等,签订了91个协议。

    椰枣在阿联酋多元化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椰枣树被视为中国与阿联酋的“友谊树”。2015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与中阿技术转移(迪拜)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中阿椰枣研究中心。

    在阿布扎比皇家椰枣园,我国科研人员建起了占地1500亩的红棕象甲综合防控示范基地。阿联酋迪拜园林局分析认为,中国技术在监测和防治红棕象甲方面效果更好,相关田间疫情诊断时间由90天缩短到30天,预报准确率达80.8%以上,虫口减退率达30%以上。

    2019年,阿联酋决定向中方捐赠10万株椰枣苗。目前,首批1500株树苗成活率为95.73%,其中定植的263株种苗在科学管理下成活率更是高达100%。

    中阿科技合作,一路走来,一路芬芳。

    华为公司在沙特国王科技城建设联合创新4G—LTE实验室;宁夏大学的节水灌溉技术成果在阿曼10余个皇家农场的2000亩耕地示范推广;固原天启薯业有限公司在约旦建立1500亩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示范基地;在摩洛哥促成纳菲医疗、固废处理、铜粉加工、牙科医院建设等项目合作;与阿盟秘书处联合共建阿拉伯科技与海运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推动核电与考古领域常态化开展线上技术成果对接……

    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五届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重磅发布300项先进适用技术。进入新时代,科技合作已然成为中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日报银川5月30日电 记者王迎霞)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