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 勇做科技创新排头兵
——2024年“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陆成宽

    今年有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迎来百年诞辰,其中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我国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奠基者。

    “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和自立自强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是科学精神和科研道德的典范。”5月28日,在2024年“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岩院士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致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邓稼先院士长期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今年迎来百年诞辰。在主题宣传活动的院士风采展上,邓稼先胸怀祖国、追求真理的事迹格外感人。

    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由于氢弹下降速度过快,试验没有成功。为了尽早找出试验失败的原因,邓稼先决定亲自到试验场勘察情况。这一决定遭到现场人员的强烈反对:“您是院长,您怎么能去呢?”邓稼先却说:“就因为我是院长,所以我必须去。”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让邓稼先义无反顾冲到试验场找到了核弹的碎片,并近距离进行观测研究。通过仔细分析,他最终确定试验失败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问题,而是飞机在空投时降落伞没有打开造成的。

    查明真相的邓稼先长吁一口气,但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肯定有事了。他对核弹的放射性危害再清楚不过了,仅仅一克重的钚就可以毒死一百万只鸽子,一旦侵入人体极易被骨髓吸收,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几天后,邓稼先到北京的医院检查。结果表明,他的尿液有很强的放射性,白血球内染色体已呈粉末状,肝脏也受到损伤。

    与邓稼先一样,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今年也迎来了百年诞辰。院士风采展上,闵恩泽应对挫折的故事给人深刻启迪。

    20世纪50年代,闵恩泽致力于小球硅铝催化剂的研发,试验过程中常蕴含着危险。有一次发生了掉带事故,闵恩泽亲自钻进高温烘烤的干燥室,重新设计了自动调带装置,才将问题解决。由于技术、经验的不足,他和同事们在几间简陋的平房里反复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闵恩泽认为那是一个“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过程。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闵恩泽和他的团队最终生产出了高质量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保证了我国催化剂的及时供应。

    闵恩泽经常告诫年轻人,科研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充满挫折。他甚至给研究生开了一门名为科研挫折率的课。他常说:“错误和挫折教育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在闵恩泽看来,没有失败和挫折,就不会有成功,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克服了它,就会走向成功。

    19位迎来百年诞辰的院士,每一位都有精彩感人的故事。2024年“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就是为了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众系统地展示19位百年诞辰院士的院士语录、科学成就、科学精神和院士风采,传播院士们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启动仪式后,主办方将陆续在各地科研院所、高校、中小学校、展览馆、图书馆举办院士风采展。

    (科技日报北京5月28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