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成宽
一列运煤专列到达河北省黄骅港煤炭港区后,车厢被缓慢拉进翻车机房,一台巨大的机器设备随即“左右开弓”、紧紧“抱”住车厢翻转,将车厢内的煤炭倾倒而出,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场面十分壮观。
这是记者在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三四期翻车机房看到的一幕。这台“卸煤神器”名叫O型转子四翻式翻车机,一次可翻转8节车厢,20秒即可完成车体160度翻转,车厢里的煤炭仅需数秒即可卸载完毕。而这一系列操作,工作人员无需在场,坐在办公楼里即可完成。
“这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作业,为世界各地散货港口建设提供了‘中国智能方案’。我们从火车入场,到堆料、取料、装船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工作人员只需动动鼠标,机械设备就会有序运行。通过自动翻卸、堆取、皮带机传送,煤炭被装船运往各地。”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生产二部设备点检员王洪福告诉记者。
煤炭港口实现无人化作业,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实现煤炭港口智能化运作,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于2016年专门成立了生产流程智能化课题组,对堆料、取料、装船等各环节进行智能化、无人化操作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黄骅港搭建了5G网络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作业区域5G网络全覆盖;完成了北斗定位系统转换,打通了智能化作业最后一个环节——装船机智能化作业,最终实现码头无人化作业。
韩永旺是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的一名取装操作员。以前,他的工作地点在港区装船机大臂上的铁皮房子里,每天随着大臂在距离海面约2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摇摇晃晃地移动。现在,韩永旺只需要坐在宽敞舒适的办公室里,动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操作。
谈起黄骅港煤炭港区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数字运营科相关负责人许童童对装船机智能化改造印象最深。
为了实现快速装载,确保能源大动脉快速运行,早在几年前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公司就开始了智能装船机研发,但由于相关技术不成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北斗定位技术和5G技术成熟给智能装船机研发带来了转机。2018年,智能装船机研发项目重新启动。
“利用北斗和5G技术,我们花了1年多时间,成功推出了智能装船机。”许童童介绍说,“将智能装船机终端机盒放到货船中心,并获取相关数据,智能装船机就能完成装载任务。为确保船舶精准定位,我们利用大数据对上千艘来港船只进行数据收集,完成船舶建模,并形成数据库。”
后来,研发团队又进一步完善了智能装船机,在遇到恶劣海况或特殊货船时,现场人员通过手机操控,就能实现货船煤炭的100%智能装载。目前,黄骅港已成功将船舶精度误差控制在0.1度,偏差距离控制在0.2米以内。
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已经成为世界首个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设备智能管控的散货港口,黄骅港务公司人均作业效率和人均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