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青岛高新区引领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图为青岛海纳能源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润滑油在线净化设备。
肖玲玲摄

    ◎本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肖玲玲

    浑浊的废润滑油流入一台电吸附净化设备,经净化处理后,变得澄澈透明。这是记者5月20日在青岛海纳能源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能源环保)看到的一幕。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海纳能源环保是一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专注细分赛道,独创物理提纯分离材料与技术,填补了废油循环利用行业的空白。

    海纳能源环保是青岛高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新区通过构建特色企业培育体系、打造高能级孵化器、优化金融服务等措施,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数据显示,2023年,青岛高新区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253家;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借势成长,成为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满足企业需求

    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部企业服务三部主管张开光介绍,为打造专精特新企业集群,青岛高新区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针对各类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精准施策,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海纳能源环保项目发展中心负责人华倩介绍,他们虽然手握“独家绝技”,得到很多客户青睐,然而其业务大多在山东省外,如何撬动青岛本地市场是一大难题。

    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梳理了区内制造业企业需求,牵线搭桥帮助海纳能源环保对接本地客户。

    根据青岛高新区企业的需求,海纳能源环保研发了厢货车移动式净化设备,可直接开到企业车间提供油品净化服务。青岛力克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海纳能源环保在青岛高新区的客户。其中,海纳能源环保提供的废旧工业润滑油驻场净化还原和循环再利用服务,帮助青岛力克川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回收利用90%的废液压油,节省了70%的新润滑油采购成本,每年减少约40吨二氧化碳排放。

    建设孵化载体

    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过程中,孵化器的角色至关重要。青岛高新区发挥优势,结合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需求,打造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孵化载体,让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具备专精特新的基因和实力。

    在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精准孵化下,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快速发展。公司研发出高性能控制器,破解新能源控制领域的关键难题,并完成国内首个单体最大风电场的国产化改造项目。公司落户高新区第一年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两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评2023年度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滕云枫介绍,他们引导在孵企业专注细分市场研发专项技术,对有科技含量、成长空间大的在孵企业和项目量身定制孵化计划,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帮扶支持力度,推动在孵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注入金融“活水”

    为带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青岛高新区量体裁衣,精心完善要素保障。

    在金融服务方面,青岛创新推出“高新贷”“批发式融资”“科技信贷风险池”等融资产品,出台《青岛高新区关于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等政策,组织10支金融辅导队与企业进行“点对点”对接,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超过3亿元。

    作为青岛高新区重点扶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一,青岛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包揽第六届(2023)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冠亚军,获批多个重点项目,实现了快速发展。

    “青岛高新区全方位扶持企业发展,不仅帮助我们解决研发实验场地,还给予3000万元政府投资基金,解决资金难题,也为我们后续融资打下良好基础。”青岛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庆宇说。

    青岛普瑞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贷”受益企业之一。“研发新产品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我们由于缺少抵押物,按照传统模式很难贷款。青岛高新区主动对接,帮助我们成功申请到500万元‘高新贷’,让我们对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充满底气。”公司总经理王新明说。

    “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强政策引导扶持,让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 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卢阳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