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场景创新催生“智造先锋”
——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管晶晶

    机器人给手机拧螺丝钉、机器人装配指尖陀螺、订单分解自动派单生产、生产成品智能质检……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嘉定的两家智能工厂,看到了机器人忙碌的景象。

    创新场景正成为技术更迭和产品升级的“试验场”,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智造先锋”,赋能上海高质量发展。

    场景焕新解决企业生产痛点

    记者在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时达”)智能工厂的展示区域看到,工业机器人左右各转一圈,底下的橡胶轮胎就实现了自动雕刻,不仅用时短,刻下的字也非常清晰光滑。

    “用户永远是我们的老师,轮胎刻字就是我们从用户那里发现的新场景。”新时达副总裁周广兴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轮胎是有寿命的产品,必须刻上生产日期。但轮胎成型是模具一次成型,生产线上不能频繁开模具换日期,而传统的刻字方案又费时费力。

    这一场景,既是企业生产痛点,又有巨大市场潜力。新时达迅速抓住机遇,着手研发。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论证,新时达融合了六轴机器人、纳秒飞拍技术、激光雕刻系统等多项技术,取代了传统生产中预埋周期牌、钢小票和硫化镂空条码的工艺,最终形成了橡胶轮胎激光刻字智能解决方案。

    刻字看似是轮胎生产中不起眼的一道工序,实则影响巨大。新时达市场部经理张镇奎介绍:“轮胎制造商每生产一家企业的订单,就需要同时生产一批库存。一般来说,超过36个月的轮胎即被视为库存轮胎,超过60个月的轮胎则须强制报废。”他举例说,一条年产500万条轮胎的产线,使用新的刻字方案后,刻字效率提升,库存大量减少,能够节省大约2亿元。

    应轮胎刻字场景而生的新时达橡胶轮胎激光刻字智能解决方案,在2023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上甫一亮相,立刻成为现场焦点。这一行业首创方案切实可行且易落地,如今已在不少轮胎制造头部厂家推广开来。

    今年1月,新时达的“橡胶轮胎智能机器人激光刻字工作站”因其创新性、实用性及可推广性,入选上海市经信委《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

    生产线上蕴含超级场景

    偌大的厂区里看不到几个工人,数百台工业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工作,拉料、冲压、注塑、检测、组装……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所有的生产都由“智慧系统”精密安排,自动化是智能工厂的“手脚”,数字化是洞察一切的“中枢大脑”。这里,就是获评2023年度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波福”)的生产车间。

    作为全球第一个汽车连接器数字化样板智能工厂,安波福的智能制造蕴含了三代柔性线自动装配线、数字化仿真产品设计、高级生产排程、智能质检等十大超级场景。

    对这十大超级场景,安波福亚太区运营总监、车载移动互联工厂厂长徐晓莹如数家珍。“三代柔性线可以做到自主切割物料,快速切换、调整产线生产,既能满足量大的长期订单,又可通过灵活换线满足紧急的小批量订单,支持多品种工件自动化混线生产。”

    数字化仿真通过设计建模、仿真测试,实现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提高了效率。“我们本来计划买5辆自动导向车用于物料配送,但通过数字化仿真模拟,发现有些线路可以优化,只需买2辆即可,节省了60万元。”徐晓莹举了个例子。

    因其高度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安波福的全价值链、全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数字化场景成功入选2022年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场景优秀案例。

    场景创新推动产业跃升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苏楠随团参加了此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她发现,一些看似不同领域的参观点位其实暗含了产业主线。

    “比如宝钢研制出的吉帕钢、新时达机器人的轮胎刻字、安波福生产汽车连接器,这些看似无关的企业,其实都是汽车产业这条线上的。”苏楠向科技日报记者解释道,“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产业变革升级催生了很多新的场景,这些场景又催生出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所谓场景创新,其实就像是搭建起的一座桥梁,给了供需双方双向奔赴的空间。”正如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总经理王志辉所说的,场景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兴起的创新模式,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航标。

    产业变革衍生出全新场景,场景创新又不断推动产业“向高”“向智”“向绿”跃升。

    2023年,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目标是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其中包括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紧抓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两个“牛鼻子”,上海已累计建成优秀场景111个,是优秀场景“冠军”城市。

    苏楠说:“在上海,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场景创新成果,但场景创新不是结束,而是创新循环的开始。场景是起点,不断催生新需求、新技术。目前场景创新成果丰硕,我相信上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一定前景广阔。”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丰富、最多元的应用场景,上海正在集成各种场景资源,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智造先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