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四川眉山彭山区:
“聚锂”力争 集群成链
在雅保四川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工人正加紧生产。受访单位供图

    ◎万小玲  实习记者 刘 侠

    5月24日,记者走进四川眉山彭山区的四川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杉杉)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车间,看到机器设备高速运转,12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天能产出240吨材料。中控室内,工作人员紧盯屏幕,监控着生产车间的情况。

    近年来,彭山区坚定“制造强区”发展战略不动摇,锚定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使命任务,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打造优势主导产业集群。2023年,该区有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70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就占了103亿元。

    作为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的“先锋者”,彭山区瞄准锂电池材料新赛道,集群式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2019年以来,彭山区已累计签约制造业项目88个,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项目50个,锂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总投资达408.7亿元。这些数据不仅彰显着彭山区锂电池及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是该区加快打造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的底气。

    为布局锂电全产业链,彭山区如何出招?

    “我们利用彭山区锂电材料集群成链发展的基础和优越的区位条件,重点围绕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彭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目前彭山区已成功引进中创新航科技(四川)有限公司等8家新能源新材料龙头企业。

    “公司选择落户彭山区,不仅因为这里对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重点布局,相关配套设施和政策支持比较完善,还因为这里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比较强。”四川杉杉行政事务总监赵继伟坦言。

    彭山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优质产能加速释放。目前,中创新航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年产20千兆瓦时(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雅保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锂电池材料等锂电项目已全面投产或部分投产,德邦新能源及电子信息封装材料建设项目等正在加速建设。

    如今,锂电四大主材中的3个门类——正极、负极、电解液均在彭山区有了项目支撑。这些项目一环扣一环,串起锂电全产业链,让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为了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彭山区不仅致力于集群成链,还在科技创新的田野上精耕细作,以期催生更多成果。

    5月14日,在位于彭山区的四川江化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厂房内,企业生产的湿电子化学品正胶剥离液正在罐装,之后将发往成都。每天,近60吨各类湿电子化学品从这里发出。

    “除了剥离液以外,我们还生产铜蚀刻液等一系列湿电子化学产品。我们历来重视技术研发,在剥离液的生产方面创新采用了金属保护技术。”该公司行政部部长李静表示,这些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同样位于彭山区的眉山茵地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锂离子电池水性黏合剂的企业。公司生产的产品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创新,公司拥有由资深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硕博士担纲的核心研发团队。通过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我们力争制造出让客户更满意的产品。”公司总经理张晓正介绍,公司创立了独特的锂离子电池专用黏合剂结构理论,掌握了相关制备技术,已拥有60余项国内外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强度超4%。

    彭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彭山区将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道路,为眉山市乃至四川省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出彭山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