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内蒙古科右前旗:平衡草与牧 兼收富与美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乌兰毛都草原。新华社记者 徐钦摄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时秀霞

    眼下,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以下简称科右前旗)679.4万亩草畜平衡区进入休牧期。在小草发芽长高的近两个月时间里,没有人和牛羊去打扰它们。

    草原休牧后,牛羊到哪里去了?记者为此进行了探访。

    多元经营 减畜不减收

    在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牧民青格尔家中,565吨牧草和饲料装满了仓库,这将确保牛羊在草原休牧期吃得饱、吃得好。

    “为了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不能多养牛羊,再说草场超载后会退化,这等于自绝生路。”青格尔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他接过父母手中的牧鞭,养起了牛羊。拿起牧鞭的那天,他就将养殖的牛羊数量从1100多只减到700多只。青格尔高兴地说:“养殖数量减少了,草原变美了,收入反而增加了!”

    青格尔的账本里记录了3项收入:减羊增牛、制作传统奶食品、从事旅游业。他全年收入有80多万元,减羊增牛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50%,传统奶食品销售收入占全年收入的35%,旅游收入占全年收入的15%。

    迎来休牧期的牧民通过各种途径增收,有像青格尔一样选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少养精养同时转型发展草产业的,也有减羊增牛改变养殖比例的。选择不同,却殊途同归。当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5%以上,优良牧草占70%以上,控制牛羊数量后,天然草原实现了草畜平衡。

    记者从科右前旗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草畜平衡区面积占全旗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0.6%。草畜平衡区里有天然草场230多万亩,年产草量27.6亿公斤,草畜平衡区里的2000多牧户可实现自给自足。

    集约生产 激活产业链

    科右前旗天然打草场年产草量为8.4亿公斤,仅能提供牲畜饲草料的11%。科右前旗每年产出的120余万吨可利用秸秆能满足牲畜饲料需要,但牲畜对秸秆的消化吸收率最高只有30%。如何有效提升秸秆消化率,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破局的关键是加强顶层设计。于是,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应运而生。园区凝聚行业内外共识,吸引了7家牧草企业入驻。2023年,产业园销售牧草产品及原料24500吨,加工生产种子700吨,全年销售额达1.58亿元。这个集草产品精细加工、物流仓储与集中交易于一体的大型饲草驿站,“接上联下”推动草产业全链条发展,带动全旗80%农牧户提升了生产生活水平。

    记者随机走进科右前旗阿力得尔苏木养殖户贺大刚家,刚刚生产出来的优质饲草料已经配送到家。

    “我们试喂5天了,‘动物中央厨房’里‘做’出来的草,牛羊爱吃。”贺大刚所说的“动物中央厨房”就建在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破壁饲草料生产车间里,不起眼的秸秆被熟化破壁加工成全混日粮。目前,200多吨混饲草料已被配送到周边养殖户家试喂推广。

    当然,养殖户有更多选择。作为优质牧草的水培大麦牧草受到了养殖户的青睐。记者在科右前旗德伯斯镇包丽利养殖场看到了正在进食水培大麦牧草的育肥牛。负责人明双江介绍,与同等饲喂精饲料相比,100头牛一天能省500到600元。明双江养殖场所在的地区属半农半牧区,水培大麦牧草的出现让养殖户们有了更多选择。

    创建品牌 走上致富路

    牧草的缺口补足了,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再次增收?

    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特门嘎查“十年磨一剑”,打造了特门郭勒草原有机羊品牌。肉羊品牌的创建,使乌兰毛都草原上3万多只羊卖了2600多万元,每只羊增加收入30多元。草原上的牧户因此增收100余万元。

    “保护生态最重要的是精养、少养,在此基础上还要增收。事实证明,创品牌这条路我们走对了。”科右前旗特门郭勒草原有机羊经营人王国祥说,预计2024年特门郭勒草原肉羊销售将突破5万只,牧户收入也将提高。

    如今,科右前旗有8家合作社及经营主体打造了牛羊肉认证品牌,有161万亩可利用天然草牧场和18万头牛羊获得国家有机转换认证。

    品牌创建不仅让牛羊更值钱,还让传统奶食品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据统计,创建品牌后,约30家奶食品加工作坊连续多年年产值近1000万元。

    创新经营思路,转变生产方式。科右前旗“四两拨千斤”,做足“草文章”,链接草与牧,兼顾生态治理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不仅筑牢了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也带活了一方经济。

    “20年时间里,科右前旗牲畜头数从329.3万头增长到450万头。科右前旗通过种植紫花苜蓿、燕麦、青贮玉米等,保障了牲畜饲草需要。”科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韩永林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