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山西定襄:
建设“世界法兰锻造之都”

【制造业升级一线观察】

    ◎本报记者 韩 荣

    “打铁,是定襄代代传承的传统手艺。”5月20日,记者走进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宝集团”)副总经理闫志龙向记者介绍。

    作为“中国锻造之乡”,定襄县的锻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如今,这里既是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

    近年来,定襄县把打造“世界法兰锻造之都”作为发展目标,乘着数智化的东风,不断逐浪法兰“深海”。

    产品信息数据化,实现精准溯源

    下料、加热、压制、碾环……步入天宝集团的法兰智能制造锻造车间,记者看到一排排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一件件法兰产品在千锤百炼中锻造成型。

    “锻造是法兰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压不好、碾不圆,产品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闫志龙告诉记者,2023年天宝集团联合设备厂家开发了智能油压机自动对准系统,实现了自动对准寸孔工艺,效率提升近50倍。

    不仅如此,天宝集团还安装了智能制造系统监控,可实时显示每一件产品的生产进度。“我们安装了数字平台,让客户从下料、锻造到冷却全过程了解货物制作进程。每个产品都可以细化到具体的生产步骤,精准溯源。”闫志龙介绍,天宝集团与华为合作打造了“基于5G+云平台风力发电环锻件智能制造扩建项目”,目前已实现产品信息全部数据化,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天宝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是定襄法兰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定襄县以数智化转型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锻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

    据统计,定襄县共有锻造企业300余家,目前已有19家龙头企业完成了基本数字化改造。作为山西首批打造的1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之一,定襄县还针对法兰产业提出“特色专业镇+开发区+产业链”模式,投资4900万元建设锻造产业数字服务平台项目,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

    产学研合力,制造变“智造”

    伴随着朝阳,定襄县4万多名工人走出家门,成群结队地到附近的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定襄县锻造产业服务基地,定襄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晓光介绍,定襄县现有各类锻压设备1068台,机加工设备7308台,机器人、智能图像识别系统等5762台(套),年生产能力140万吨,全国风电法兰生产企业四成以上都在定襄县。

    随着企业数量增多,法兰加工的产能也得到提升。如何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关键所在。

    2023年,山西省科技厅专业镇科技特派团成员、太原科技大学教授陈慧琴及其团队成员来到定襄县调研。他们围绕定襄法兰产业的科技创新现状、瓶颈和需求提出意见,同时了解掌握定襄法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形成调研报告,为定襄法兰制造向“智造”转变出谋划策。

    不仅如此,近年来定襄县先后与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加大与高校的对接力度,畅通企业与技术专家团队对接通道。

    “我们发挥省校合作基地作用,与全国关联高校和重点实验室加大合作力度,建立科技人才联络站,通过入企服务、技术讲解、现场解答等方式,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我们推荐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定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与投资合作部部长郭辰颉告诉记者,针对产业发展,目前定襄县已建设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法兰检测实验室1家。

    “未来,我们会继续积极落实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机制,推动数字专业技术人才与传统锻造行业融合。”杨晓光说,定襄县还将积极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出台相应的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把定襄法兰专业镇打造成为山西省专业镇建设的“新标杆”,为山西高质量发展交上定襄答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