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新装备支撑抢险救援提质增效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抗洪抢险演练见闻
官兵利用自行式门桥漕渡机械装备。 李仕杰摄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 讯 员 赵红勇  李明恒

    “前方道路存在大量积水,水下情况不明,救援车队无法通行……”对讲机中话音刚落,只见3名侦察员操作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装备,将实时照片及水下情况传回指挥车。指挥员当机立断、科学研判,采取垂直式供排抢险车与远程控制子母抢险车同步作业的方式对道路积水进行抽排。

    不到半小时,800米的道路积水被抽排完毕。部队顺利抵达抗洪一线。

    5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此,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在京郊某地举行抗洪抢险全要素、全流程实兵演练。此次演练以强降雨引发山洪,村庄成为生命孤岛、水库游客被困、岸堤出现溃坝险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为背景展开。

    作为国家级专业抢险救援力量,支队举行的这次演练吸引了多位军地专家前来观摩。

    水下机器人探测水下环境、无人测量船测量流速风速、空气动力艇搜救转移人员……演练中,包括多型无人装备在内的先进装备悉数亮相,为部队遂行任务提质增效。

    “这艘KC335型空气动力艇搭载大功率发动机和碳纤维螺旋桨,耐磨减阻性能优越。”操作手刘德钊说,该艇能在浅水、浅滩、流水、冰雪、水草密集等复杂水域航行,弥补了常规水面运输工具的功能短板。

    岸堤上不时闪过抢险救援人员的身影,数台机械装备马达轰鸣,防穿刺救援艇、水陆全地形车和自行式门桥等装备轮番上阵,穿梭复杂水域,开辟渡口码头,搜救转移“被困人员”。“各组注意,前方10米处正北方向,成三角队形前进……”水波荡漾,多艘冲锋舟、防穿刺救援艇组成的搜救编队正在全速航行,时而成纵队,时而成横队,时而成“O形”队列,持续对人员和物资进行搜救打捞。

    突然,前方出现多根电线杆和不明漂浮物,搜救编队立即成“S形”队列,成功绕过障碍。

    在绕障过程中,几艘橙色的泡沫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种采用低密度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防穿刺救援艇,比常用玻璃钢冲锋舟、橡皮艇重量更轻、防穿刺防撞能力更加优越,在保护搜救官兵自身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搜救效率。

    “岸堤出现管涌溃堤险情,请迅速前往处置。”人员刚被转移,对讲机里又传出新的导调指令,所有救援人员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演练进入关键阶段,多台自行式门桥依次下水,漕渡机械装备向事发地域挺进。

    “正在漕渡装备的自行式门桥出水为车,入水为桥,具有水陆转换快、架设撤收快等特点。”现场指挥人员韦业祥说。谈话间,一台自行式门桥遭遇“突发情况”——螺旋桨被水下灌木和杂草缠绕,无法继续航行。

    情况危急,救援人员立即派出水下机器人潜入水底。探明情况后,经过短暂的战法推演,指挥员王平果断决策:“出动水陆两栖挖掘机清理航道!”指令发出后,一台水陆两栖挖掘机随即入水,航行、挖掘、清理,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航道被快速清通,门桥随即漕渡装备到指定位置。在管涌溃堤处,救援人员通过多机协同、两端作业、土石结合等方式,快速封堵决口,演练圆满结束。

    “在救援一线,先进装备已经成为部队官兵抢险救援利器,大幅提升了部队执行任务的能力。”相关专家现场点评,“批量使用无人化装备,抢险救援如虎添翼。此次演练,可以说是新质救援力量的集中亮相,代表了抢险救援国家队、专业队、战斗队、突击队的能力水平。”

    据了解,今年开训以来,支队持续研究人装融合训练以及新领域战法,构设了4类26个典型场景,组织抢险救援演练十余次。通过逼真设置训练场地,从难从严设置训练科目,支队不断锤炼“服务国强,抢险救援”的本领,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