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精准画像”提质效 金融服务亮新招
——江苏着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看招】

    ◎本报记者 金 凤

    “作为初创型科技型企业,我们既要开拓市场,又要加大研发,对资金的需求很迫切。但在这个阶段,让银行愿意为我们这样的企业提供资金,比较有难度。”近日,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安联”)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雪峰向科技日报记者说起这段创业期的困境,道出了不少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时期的艰难。

    不过,易安联是幸运的。5年前,南京银行联合创投机构,以不到200万元、占股不到1%的投资与易安联合作,并提供3000万元的信用贷款,帮其缓解资金压力。

    如今,“李雪峰们”有了更多期待。近期,2024年江苏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宣布,江苏今年科技领域新增专项贷款授信2700亿元,并开启一系列深度对接行动,着力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推出首贷贴息政策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发展离不开科技的翅膀。”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倪菡忆在会上介绍,2023年,江苏科技领域新增贷款2214亿元,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14家,总数达到110家。

    倪菡忆表示,2024年江苏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深化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工作联动机制。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要密切协同,建立起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长期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技术研发的金融倾斜支持,着力前移金融服务,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

    “科技创新企业在前期投入较大、投入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较高。它们往往是轻资产企业,难以提供符合条件的质押物品。然而,为了控制风险,金融机构通常要求贷款企业提供抵质押或者第三方担保等征信措施。”江苏省财政厅金融处副处长赵保康表示,为解决这一矛盾性问题,江苏特别推出“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贴息”政策。该政策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贴息贷款总规模为200亿元,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

    初创型科技型企业是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种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处长仇海华在会上解读《关于深化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时表示,江苏将通过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等服务,努力实现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有贷款户数持续增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和首贷投放力度加大,直接融资规模稳步增加。

    构建积分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明显提升了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和水平。然而,中国人民银行江苏分行货币信贷处处长李军认为,从金融供给的角度来看,部分银行在产品服务、风险管理、人才储备方面,仍未完全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的特点。许多银行还停留在“看过去、看财报、看抵押”的时代。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与江苏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委金融办、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创设“苏创积分贷”,构建了一套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积分评价体系,通过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发展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帮助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助力提升金融服务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质与效。

    李军表示,金融机构要强化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积分评价结果的应用,将其作为审核和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在客户准入、审批时效、授信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以及担保方式等方面提供差异化支持。

    为更为精准地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痛点问题,南京银行推出“科创鑫贷投”产品。该行副行长周文凯介绍,南京银行针对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将联合外部股权投资机构,以“小股权”为纽带,对企业进行单户投资比例不高于3%的股权投资,并结合企业未来两年业务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配套含单户最高8000万元信用贷款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我们将以发展的眼光、投行的视角,重点关注企业技术含金量,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周文凯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