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广西那考河:昔时臭水沟 今日碧波流
市民在广西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里游玩。 新华社记者 周华摄

    【创建美丽河湖】

    ◎本报记者 刘  昊

    通 讯 员 刘志勇  陆  辉  梁春颖

    芳草萋萋,鱼翔浅底。5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水清岸绿,生态优美。

    “曾经的那考河河水发黑,散发臭味,两旁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居住在周边的南宁市民李先生回忆说。经过综合治理,那考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水环境治理的标杆。

    曾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南宁简称“邕”,因水而得名。全长6.35公里的那考河,是南宁市内河竹排江的支流,担负排洪、景观等多重功能,具有重要的城市水系生态价值。

    在那考河湿地公园,河畔流水潺潺,鱼虾漂游;再力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争奇斗艳,竞相盛开;广场上,市民随着欢快音乐跳着广场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画卷。而2015年以前,那考河却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那考河逐渐沦为排污沟,失去了昔日的清澈。“那时,那考河上游城中村区域人口密集、养殖业发达,大量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直排河道,水质为劣Ⅴ类黑臭水体;河道底泥污染严重,行洪断面狭窄,区域居民饱受内涝之苦,严重影响周边区域人民的生活质量。”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15年,南宁市拉开黑臭水体治理序幕。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南宁市大胆创新,摸索治水新思路新办法,首次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北京排水集团合作建设南宁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记者了解到,2017年至2023年5月,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3项专利,形成了2个科研成果。2023年河道主要水质指标较2017年平均改善了40%,主要水质指标优于地表Ⅳ类水质标准,部分指标达到了Ⅱ类和Ⅲ类。

    那考河就这样在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重焕新生。

    综合治理使流域生机重现

    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部副部长陆辉介绍,作为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以“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作为治水理念,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质净化、清水补给、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进行综合治理。

    水环境好坏,关键看源头。为了控源截污,让河水清起来,南宁市整治排污口,开展那考河清淤工作,对53个入河排污口实行“一口一策”整治。

    接下来,为了使那考河绿水长流,还要注入再生水,让河道活起来。“我们收集那考河流域内排污口的污水,将其输送到再生水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先经潜流湿地生态净化,再实现除磷脱氮,最后排入河道作为生态修复的补水水源,实现河道长效补水。”陆辉向记者介绍。

    恢复生态系统,重现流域生机,离不开技术支撑。

    种植抗涝植物的净水梯田、让水自然净化的潜流湿地、用于削减洪峰的岸内湿塘……记者在那考河湿地公园看到,海绵设施遍布公园的各个角落。“我们脚下这条蓝色步道,就是用‘海绵城市’建设材料——透水混凝土铺成的。”陆辉说。

    记者了解到,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化技术,修复流域全岸线90%的生态驳岸,建设16.72万平方米的河道、浅滩、湿地,打造“水下森林”,让物种多起来。

    从“末端治理”“只治水里”,转向“全过程治理”“水陆同治”,那考河项目开启南宁市内河生态治理新模式。

    优美景观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水生态综合治理,那考河河道水生态得到逐年完善,经过一步步蜕变,如今,那考河周边形成了一个面积近千亩的滨水绿地景观带。

    那考河湿地公园红色拱桥上,热情似火的三角梅迎风怒放。站在桥上向远处看,水面辽阔,水草丰茂,碧水微澜,呈现出一幅野趣悠然的生态画卷。

    “天气好的时候,游客可以在那考河看到很多出来觅食的白鹭、黑水鸡。”陆辉告诉记者。近年来,那考河流域新增的水生动植物、飞禽鸟类共38种,流域物种多样性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陆辉介绍,那考河治理完成后,他们还持续对流域内的14处错混接设施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同时运用“厂网河源一体化”运营管理经验,使2023年那考河再生水厂的污水进水生化需氧量较2017年提升了119%。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那考河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点,每年吸引10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游玩,有效带动了片区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南宁市民甘先生居住在那考河湿地公园旁边的居民小区。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公园内1.5公里长的健身步道上慢跑。

    “每天多运动才能身体好。”甘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到公园跑步的人很多,还有打太极的。到了周末,公园草坪上都是来露营的家长和小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那考河流域水环境与水景观的改善,许多市民在附近安家落户。据了解,经过治理,那考河周边增加了400多家实体店,吸引了约4.9万人工作生活。

    从一条臭水沟蝶变为美丽河湖,那考河成为南宁市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个样板。近年来,那考河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奖项,入选财政部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集。

    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理念和成效的带动下,南宁市先后在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朝阳溪等内河综合治理项目中推广“那考河模式”。条条内河重焕生机,邕江英姿绽放,成为广西首府的靓丽名片。

    碧水东流,水润邕城。水清岸绿生态美的河湖,正成为南宁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