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科研团队和支柱企业“抱团成长”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通讯员 李清波 本报记者 韩 荣

    在百米长的隧道窑中,蓝色的天然气管道和黄色的风管插入窑壁。透过厚厚的镜片,喷枪里蹿出的蓝色火焰灼烧着泛着金属光泽的砖形材料。不久后,一批耐火材料便生产出来。日前,记者走进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看到了上述一幕。

    山西阳泉作为中国四大耐火材料基地之一,铝矾土资源优势明显。其耐火砖的烧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近年来,随着冶金、炼钢炼铁等行业的技术革新,阳泉耐火材料行业在转型发展中遇到了瓶颈。

    为破解转型难题,位于山西阳泉的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组建团队,开展“博士驻企工作站”校企合作项目,为当地耐火材料产业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

    校企合作拉开序幕

    最初,山西省域内没有一家高校将耐火材料作为重点研发方向。

    2020年,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王慧芳在学院支持下组建了耐火材料团队。团队成立后便走访了阳泉三区两县具有代表性的30余家耐火材料企业,对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研。

    “与河南、东北、江苏等地区相比,山西阳泉耐火材料产业具有体量大、基建成熟、原材料储量大等优势。”王慧芳介绍,尽管优势突出,但产品类型单一,且本土企业多以生产粘土砖、高铝砖、硅砖等低附加值的大宗产品为主,很难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发挥产业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阳泉地区耐火材料产业向高效、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王慧芳说,2021年,她和团队与阳泉市耐火材料行业链主企业——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展开合作。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投产14年来,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着产品迭代和技术更新等挑战。与学校合作能够解决我们的当务之急。”

    基于此,学校与企业一拍即合,签订了开展广泛技术攻关和行业服务的战略合作协议,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也就此拉开帷幕。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以来,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初步形成耐火材料、煤机装备制造、新型储能材料、陶瓷4个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对接阳泉4个特色专业镇。2022年,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牵头,联合企业共同建立并获批山西省内唯一省级耐火材料科创平台——工业固废耦合制备先进铝硅系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年,阳泉郊区耐火材料科技特派团、阳泉市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耐火材料现代产业学院相继成立。

    科研成果落地开花

    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是耐火材料的主要成分,但它们往往含有氧化铁、氧化钙等杂质。如何控制产品的晶相和结构,去除或减少有害成分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这成为学校科研团队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针对高温设施热损耗过高这一痛点,王慧芳带领团队开展合成轻量化莫来石的研究,研发出系列高强低导高档耐火制品,实现了高温工业节能降碳。另外,团队持续深挖低铝矾土矿的应用价值,让产品在不同使用温度都能实现耐火材料的减量化,降低导热率的同时减轻装备载荷,推动高温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记者了解到,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和相关企业展开全面技术合作。双方通过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共同申报省市级课题等方式,完成多项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并且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开发高强抗侵蚀抗结皮浇注料、大型高炉喷补料等产品。

    “原来低品位的铝矾土都是废弃品,有的被砌了院墙,有的被铺了路。如今通过合作研发,这些‘废品’被挖出来再利用,反而成了高端耐火材料的原料。”王慧芳说。

    王慧芳介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团队不仅有机会帮助周边企业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力学性能稳定性的改进、调控组成和结构等,而且还参与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特色技术攻关。这为体系化、系列化、系统化的科研提供支撑。

    在各方协同下,校企之间开启了高效、融洽和深入的合作模式。“企业人员可以在高校担任行业导师,参与到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高校教师成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参与企业的生产。在此基础上,双方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联合参加各类学术技术交流,开展技术攻关。”王慧芳告诉记者。

    “产学研合作为人才培养、技术进步提供了充分支持。这几年企业生产工艺不断取得进步,大部分归功于此。”阳泉市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成员、山西盂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武会敬说,产学研合作让企业尝到了“甜头”,未来企业将持续推动深度合作,让更多科研成果在阳泉落地开花,为行业进步和地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