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水中有鱼、水面有鸭、岸边有草、空中有鸟——
百年渔村蝶变生态公园
图为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 天津市红桥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创建美丽河湖】

    ◎本报记者 陈 曦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子牙河滨河公园,只见河面波光粼粼,河畔柳枝摇曳生姿,草木郁郁葱葱。在岸边的健身园里,老人在清凉树荫下锻炼身体;在小广场,市民们载歌载舞,自得其乐。

    公园里一派安逸祥和的景象。只有停泊在岸边的景观木船才能让游人依稀想起,此处曾经是郭家菜园渔村。过去,这里环境脏乱差,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红桥区通过实施渔村整体搬迁和生态改造工程,让百年渔村变身生态公园,实现了水环境、水生态和谐共治。在生态环境部公示的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中,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榜上有名。

    搬迁改造 解决面源污染难题

    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绵延6.25公里,与北运河交汇后流入海河,具有引洪、排沥、蓄水、输水等多种功能。曾经,在河对岸,有一个130年历史的破败渔村。

    “如果在2018年渔村搬迁改造前站在子牙河桥上远望,会发现从河堤到河道护坡,全是摇摇欲坠、低矮破旧的平房。”天津市红桥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进钊回忆说,384米的堤坝上,住了563户人家,大伙共用一个旱厕。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子牙河,河面满是垃圾。

    “之前,这里还有一个临河占道经营的菜市场。”红桥区居民曹大娘提起曾经的渔村直皱眉头。她告诉记者,那时,夏天子牙河苍蝇蚊子特别多,臭气熏天。

    为彻底改善子牙河水生态环境,红桥区委、区政府多方筹措了近15亿元资金,聚焦渔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这一关键问题,实施子牙河郭家菜园渔村整体搬迁工程。从2018年6月21日至2018年7月3日,短短13天,563户居民搬离渔村,住进新居。

    “就像做梦一样。”生在船上的胡顺来住进了97平方米的新居。从新家阳台往外看,几百米处就是曾经的渔村。而渔村旧址如今已成滨河公园。

    记者了解到,此次搬迁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还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子牙河岸生活污水直排等面源污染难题。自此,子牙河红桥段的水环境逐渐改善。

    全域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体污染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治理核心是管网。”刘进钊说。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红桥区坚持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立体共治策略。在根除河岸渔村面源污染后,红桥区进一步推进子牙河流域点源污染治理。

    为有效溯清污染源头,严控污水直排入河,红桥区前期组织开展了重要河道汇入支流和入河排污(水)口调查工作,对部分口门实施重点巡视和动态管控,并建立了入河排污口管理台账。据了解,红桥区共计投入约2400万元,对25个雨、污口门上游的408处雨污混接点逐一改造。随后,红桥区全面排查、整治和解决子牙河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发现一处清一处,有效恢复了子牙河整体水环境面貌。

    在治理子牙河岸点、面源污染的基础上,红桥区充分利用渔村旧址,打造绿色和谐的城市水生态空间。“红桥区在渔村原址筑堤、修路,还打造了一个占地14万平方米、总长约1300米的子牙河滨河公园。”天津市红桥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伟向记者介绍,这座综合性绿色生态公园建设分两期进行。

    公园一期建设工程以湿地景观为核心,栽植了水生鸢尾、千屈菜、黄菖蒲、芦竹等耐涝植物,边坡和起伏地形上栽植紫穗槐、八宝景天、沙地柏等20余种耐旱植物,外围种植国槐、柳树、白蜡、黄杨等大乔木,极大丰富了子牙河沿岸的生物多样性。公园二期建设工程以居民休闲为核心,配备20余种体育健身设施,为居民打造亲近自然、亲近水岸的休闲平台,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氛围。

    在改善子牙河岸上环境的同时,红桥区还强化了全域水生态保护。红桥区多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开展治理非法放生、违法捕捞、设置阻水网障等专项行动,维护子牙河正常管理秩序。

    目前,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各类水生植物覆盖率达80%以上。由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构建的水下森林系统,为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水中鱼虾成群。如今,中华细鲫、黄颡鱼、鲶鱼、鳜鱼等多种鱼类畅游河中,多年不见的野鸭、白鹭等水鸟也飞回子牙河,河流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提升。

    科技发力 为防污控源提供支撑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天津市红桥区全面推动科技防污,大力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工程。

    “我们将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两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与人工取水点位相结合,构建了子牙河水环境监测网络。这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为定位污染源头、做好防污控源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刘进钊介绍,目前,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已经形成“生态环境部门监测预警、水务城市管理河面绿地保洁、属地河长堤岸巡视反馈、住建部门点源治理”的闭环精细化管控新局面,有效改善河流整体水环境面貌,实现污染源头减量。

    除了防污项目外,其他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生态治理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在子牙河滨公园建设中,红桥区引入了“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理念,确保污水无外溢、初期雨水不入河,最大限度实现入河污染减量。张伟介绍,下凹式绿地与地下雨水管网连接,每年可收集雨水3万立方米,基本满足园内绿化养护用水需求,实现生态平衡。

    同时,公园还以绿色循环作为设计理念,利用渔村拆迁渣土打造公园假山,增加绿地面积,减少硬化铺装。此外,针对子牙河每年季节性暴发水生植物的问题,河道管理部门引入专业化机械设备进行科学打捞,兼顾水景观、涵养水生态。

    如今的天津子牙河(红桥区段),水中有鱼、岸边有草、水面有鸭、空中有鸟,像一条大美生态丝带穿过整个红桥区。“通过查找子牙河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我们精准治污,探索出一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路径,为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刘进钊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