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8日 星期一
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环境公平的尺度效应与中国环境公平的尺度建构》

    学报: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作者:樊宏法

    评荐:陈鸿(学报副编审)、赵希岳(常州大学教授、学报主编)

    生态兴则文明兴。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前,各国之间、各学科领域之间关于环境公平的内涵、依据、评价方法等持有不同理解和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公平理论研究。环境公平尺度的选择、建构与协同日益成为环境伦理与空间治理的重要问题。

    该文就环境公平尺度效应的基本内涵、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总体而言,我国环境公平的尺度特征主要呈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道主义,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永续发展目标下的代内公平优先,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做好差异化空间规划中的一体化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发展中大国的绿色担当。

    未来,要加强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环境政策关于“共享”“公平”理念层面的考量,不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阔步前进,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专栏主持人:刘若涵

    电话:010-58884097

    邮箱:liurh@stdaily.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