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6日 星期二
赣州高新区:激活创新动力 点燃发展引擎
在赣州高新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内,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实验。杨天卓摄

◎本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杨天卓

    数十台塔吊、挖掘机、打桩机繁忙作业,一辆辆运输车来回穿梭,100多名建筑工人分布在各个施工区域,有条不紊进行施工。3月中旬,江西赣州高新区稀金产业城钨硬质合金产业园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近年来,赣州高新区围绕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钨精深加工及应用、新能源动力电池、永磁电机及智能装备制造四条产业链,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点燃发展新引擎,高标准打造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转型

    日前,位于赣州高新区的江西汉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由该公司研发的直驱永磁电机,拥有损耗和温升抑制自主创新技术,大幅提升了永磁电机的精度和稳定性。公司研发部经理张文程说:“我们将推进产品更新改造,实现电机生产由传统模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产降碳,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赣州高新区不少企业的共识。据悉,2023年赣州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实际利用外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均位列全市前二。高新区实施了“一区三园”改革,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00亿元,进一步提升了综合实力、经济体量。目前高新区已打造800亩稀土新材料产业园、800亩钨精深加工产业园、千亩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园3个主题园区。

    今年2月,赣州高新区稀金新材料产业园化工集中区成功获批建设,批复用地面积372.72公顷;电镀集控区正在有条不紊加快进行前期建设。赣州高新区“三园两区”新格局初步显现。

    完善科研体系

    赣州高新区扬帆而上、乘势而起的背后,是改革创新的澎湃力量。

    2023年,赣州高新区新认定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企申报工作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从全市高企认定数来看,高新区位列第3;从全市高企认定净增数来看,高新区位列第1。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折射出赣州高新区科技企业蓬勃发展之势。

    目前,赣州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级科研平台16个,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为核心的“两院五中心”科创平台集群。

    高新区成立江西省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构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到检测检验的科技创新全链条体系;成立市场化招商服务公司,设立基金6支,总规模达50亿元,其中基金总规模2亿元的赣州中科壹号创投基金,是赣州市的首支科技创投基金;运用市场化招商方式引进高新技术项目7个,项目投资总额91.6亿元。同时,高新区高标准建设中科融合产业园,探索“院士团队+创投基金+化工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此外,赣州高新区出台了“人才新政15条”,推出“8个2000万”奖励措施,组建人才发展公司,建成人才大厦。同时,高新区创办中国稀金谷稀金产业学院,已招收1500多名学生。

    优化营商环境

    “上午我们刚打电话咨询如何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下午相关部门的同志就上门服务了。”赣州高新区菲仕绿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曾显成说。

    近年来,赣州高新区为企业提供与粤港澳大湾区“无差别”的办事体验,深入推进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一号改革工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国内一流,持续深化改革,打响“干就赣好”品牌。

    目前,赣州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营。高新区出台“双容双承诺”项目提速机制,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运用“一网通办”“赣服通”等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变“企业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努力让企业“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同时,高新区落实好政务服务“好差评”、帮办代办、延时错时预约服务等制度,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让企业切实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变化。

    “接下来,赣州高新区将走好创新之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赣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高新区将通过搭建科研平台,优化服务等诸多举措,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