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戈壁捕光人

【奋进者】

    ◎新华社记者 袁 全  贾 钊  任延昕

    敦煌是个有魔力的地方,见证无数奔赴往来与执着热爱。有的人留在敦煌是为了守护莫高窟,而有的人留下是为了建设戈壁滩。

    刘福国就是后者。

    来自内蒙古的他自2016年起担任敦煌首航节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负责的项目距离鸣沙山约20公里,占地面积相当于780个足球场,被称为戈壁上的“超级光热发电站”。同心圆状排列的1.2万面镜子如同向日葵般追逐太阳,将阳光反射汇聚到260米高的吸热塔,耀眼的光点在几十公里外也能看到。

    在这里,阳光相当于火力发电站中的煤。定日镜反射阳光,将塔顶的熔盐加热,之后高温熔盐与水进行热交换,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再推动汽轮机组发电。白天获得的高温熔盐可以存储,从而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敦煌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也因此吸引这座100兆瓦级光热电站落户,并在2018年并网发电。

    记者到访该电站时,敦煌刚刚下过一场小雪,定日镜背面的金属支架朝向太阳,正在进行除霜工作。

    由于冬季日照时短,刘福国决定利用这个“不太忙”的时机更新汽轮机。

    没想到的是,在更换完设备准备上线时控制系统出了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时,发电部经理吴伟已连续工作了26个小时,他带领团队一直在查找故障。集控室原本只有七八个人值守,却挤进来30多名技术人员,不少是在班次结束后主动留下的。大家全情投入,顾不上吃饭,连夜查逻辑、调参数、找漏洞。

    发电部有8个班组77名技术人员,平均年龄24岁。36岁的吴伟是团队里的“老同志”,进入能源行业已有11年。他曾在甘肃玉门一座火电站工作,2016年敦煌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项目开建,让吴伟有机会回到家乡工作,也开启了他在新能源领域的事业。

    在这座“超级光热发电站”工作,既需要过硬的技术,也需要强健的体魄。吴伟说,有同事曾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户外检修设备,1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发现鞋底竟然冻裂了。

    尽管很辛苦,但吴伟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这座电站代表着清洁能源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一天后的凌晨4点58分,吴伟发来信息,说问题已解决,机组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他也终于能好好睡个觉。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今天已成为新能源应用的先锋。光伏电站、风机和各种新式太阳能电站已成为新地标和打卡点。

    类似的光热发电项目将陆续在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开建,而刘福国也要经常奔波其间。

    雪后云开雾散,一排排定日镜自动调整角度汇聚阳光,照得吸热塔闪闪发亮。戈壁上的光热发电站捕捉着阳光,为国家输送电力,而刘福国和吴伟的团队也在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