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
挺进冰海雪原 谱写极地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南极秦岭站的贺信引发极地工作者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操秀英  陈 瑜

    中国南极秦岭站2月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总书记充分肯定了40年来我国极地事业取得的成果,作为一名‘老南极’,我深感荣幸和骄傲。”74岁的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原党委书记魏文良激动不已。

    魏文良退休前曾5次作为船长、7次作为领队和党委书记参加南极考察,2次去北极黄河站,见证了我国极地事业发展之初的艰辛与荣光。

    1988年11月20日,作为船长,魏文良站在“极地”号船驾驶台上拉响汽笛,开始远征南极,目的是建设南极中山站。

    “当时给我们留的建站时间不到40天,建站物资要用小艇从‘极地’号运到岸边,船与岸边有近3海里距离,中间还有大量浮冰。面对困难,只要气象条件允许,全体船员和考察队员就昼夜不停,一边卸运物资一边建站。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将中山站建了起来。”魏文良说,虽然此生再难去南极,但他可以自豪地说,自己把青春献给了南极考察事业,把人生的亮点留在了冰海雪原。

    “在秦岭站建成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极地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孙波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充分肯定了40年来我国极地事业成就,同时对极地事业发展提出了新期望,这既是鼓舞和指引,也是鞭策和要求。

    “南极考察是豪迈而坚毅的事业,是探索新疆域的伟大实践,是勇敢者的工作。”曾多次担任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和领队的孙波,对这份事业爱得深沉。

    26年前,作为中国第1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一员,孙波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时至今日,他仍清楚地记得冰雪踩在脚下嚓嚓作响的声音,“我之后八赴南极,坚定地走上了极地科考的道路。”

    “作为中国极地考察队的一员,我很荣幸,在过去十年间,见证秦岭站从选址到落成的整个过程,内心无比自豪和激动。”“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的一席话,道出了建站背后一群默默无闻的奋斗者的心声。

    此前,我国已建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北极黄河站。“40载岁月匆匆,几代极地人用他们的一腔热血,铸就了我国南极五站二船支撑科考的大格局。新时代、新使命,未来极地事业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砥砺奋进,才能不负使命,推进我国极地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剑锋表示。

    退休后的魏文良依然闲不下来,他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过极地科考和研究。

    “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到,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魏文良说,极地工作者要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赓续努力,助推中国极地事业取得新的辉煌。

    孙波所在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要职能是承担极地业务,开展科学研究,支撑保障南北极考察活动。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我国极地考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孙波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