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
推动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为发展铺就环保底色
图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徐圩新区供图

    ◎本报记者 金 凤

    前不久,位于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盛虹石化高端材料PETG(透明、非结晶型共聚酯)生产装置一次成功投产,让这里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该装置可提升能源利用率、减少副产物。”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汉根说。

    在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始终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和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配齐基础设施、完善绿色安全体系。该基地所在的连云港徐圩新区也获得多个国家级荣誉,包括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国绿色化工园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等。

    近日,徐圩新区再次上榜,入选江苏省工信厅发布的江苏省绿色工业园区名单(第一批)。

    如何用科技创新夯实产业基础?如何低碳发展守护生态环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

    聚焦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丙烷在高耸的加热炉中“翻滚”,进行脱氢反应,其间排放的二氧化碳被碳排放智能监控系统默默捕捉。这是1月上旬,科技日报记者在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看到的生产场景。

    碳排放智能监控系统可监控生产运行的情况。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便会提醒工作人员,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稳定。

    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历经10年蝶变,正成为徐圩新区发展石化、高端装备制造、高性能新材料和临港物流贸易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助推器。基地不仅依托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形成三大石化产业集群,还吸引了韩国SK致新株式会社、美国奥升德功能材料公司等跨国企业的10余个项目。

    这些重大项目和重要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绿色低碳为牵引,聚焦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天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正聚焦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强链补链延链。

    筑起绿色安全发展“护城河”

    “我们通过发展低碳产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多种举措,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徐圩新区经济发展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不少企业正使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友好。

    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其传统制备方法是石脑油裂解,但这一方法受到石脑油原料短缺的制约。相较而言,通过乙烷裂解制备乙烯的成本低、收率高、投资少、污染小。

    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技术部技术主管孙海霞告诉记者,2021年,公司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投产,填补了国内进口乙烷裂解工艺的空白。

    “此外,储存乙烷和乙烯的温度大约为零下90摄氏度。我们把这部分冷量回收,用于生产、储存其他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每年可节约30万吨标准煤。”孙海霞介绍。

    江苏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现有生产装置内部建设了余热锅炉,将副产物蒸汽并入公司内部蒸汽管网。同时,该公司回收蒸汽凝结水,用作生产洗涤用水、纯水制备水和储罐保温热水。

    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少副产物也可以作为原材料在上下游企业间交易。公共物料管廊中,传送着氢气、乙烯、丙烯、环氧乙烷、苯等。无数的摄像头、传感器隐藏在阀门中、管道里,像一只只看不见的眼睛,守护生产安全。

    “这既能减少运输成本,又降低了化工产品车载运输风险。”孙海霞说。

    如果说绿色低碳理念为产业发展铺就了环保底色,产业服务基础设施则为企业绿色安全发展的实践筑起“护城河”。

    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腹地,占地面积1288亩的公用工程岛堪称一颗“工业心脏”。它也是国内石化园区中首个完全以煤为原料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示范工程。

    在这里,原料煤经过处理后通过IGCC装置,可以同时生成蒸汽、氢气、合成气等多种工业气体。这里每小时生产的900多吨蒸汽,可通过公共管廊传递给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的企业。

    “通过公用工程岛的一体化供应,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达到了良好的节能和安全管控效果。这是化工园区利用IGCC技术提供公共配套产品的一个大胆探索。”公用工程岛的建设运营方、连云港中星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池振忠说。

    整合创新资源助推产业升级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锚定绿色发展方向,集聚创新要素打造绿色生产环境,不仅帮企业降本增效,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

    为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推进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徐圩新区以“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及环评中污废水整体回用率不低于70%”为要求,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了再生水厂。

    近日,记者走进再生水厂,一排排大型污水回用设施映入眼帘。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企业汇聚而来的污废水,具有高盐、高氮、高碱、高化学需氧量等特点,需要清污分流、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进而再生回用。在再生水厂,这些污废水经过一组组水质调节池、机械加速澄清池、滤池的处理后,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发生深度反应,继而进入超滤膜系统过滤,最终变成高品阶再生回用水,被回输给企业。

    “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废水经过再生回用,满足了企业更多的用水需求。”江苏瑞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环保部副总经理钱广俊说。

    而在回用水输送到企业后,浓缩的尾水经多道工序处理,进入人工生态湿地。尾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经处理后被进一步去除,最后才进行离岸深海排放。

    徐圩新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王其仓说:“再生水厂每天满产的污水处理量为10万吨,其中7万吨再生水可给化工企业回用,回用水质达一级脱盐水水质标准。”

    他介绍,借助再生水厂和人工湿地这片工业“绿肺”,最终排放的尾水中,化学需氧量平均值约29毫克/升、总磷约0.05毫克/升、总氮约3.3毫克/升、氨氮约0.21毫克/升,整体上实现了水质可控。

    面对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受限难点,徐圩新区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华能集团等11家科研院所、企业,围绕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生态保护的难题和短板,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探索减污降碳路径。

    今年是徐圩新区开发建设15周年。依托徐圩新区,如今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正从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原料路线、节能环保等多维度出发,探索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