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空军“王海大队”:
锻造军事技能 淬炼长空利剑

    ◎本报记者 孙 瑜

    通讯员 杨 榕  宋克鑫

    走进空军航空兵某旅荣誉史馆,战斗英雄王海曾驾驶过的米格-15原型机直刺苍穹,将人们的记忆拉回抗美援朝空中战场。

    “打下敌机就是对毛主席的赤胆忠诚!”时任大队长王海率队以“空中拼刺刀”的血性胆气,先后击落击伤敌机29架,创造了15∶0的辉煌战果。

    70多年来,这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打出来的“王牌大队”5次在空军作战部队中率先改装新型战机,在空军组织练兵比武中共12人次夺得“金头盔”、6人次夺得“金飞镖”……他们带着对祖国的忠诚,始终奋飞在军事斗争准备前沿、空军转型建设发展前列。

    铁血丹心,英雄传人亦英雄

    先辈们空中拼杀的战斗画面深深地印刻在大队一代代传人脑海中。战机身上的闪闪红星,激励着“王海大队”奋力高飞。

    2013年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作为空军首个在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战备警巡任务的歼击机部队,“王海大队”面对外军机挑衅,宣誓了“祖国利益不容侵犯”的坚定决心意志。

    一次,某外军机不顾我方多次警告,向我领空抵近。“王海大队”李德兵立即指挥编队展开战斗队形,自己驾驶战机直接迎头对向外军机。

    20公里、10公里、5公里……对方急转掉头。

    回忆起这次空中对峙,李德兵眼神坚定地说:“领空岂容侵犯!”

    歼-20飞机作战半径大、前出距离远,飞行员必须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有人问我们,在与外军机对峙时在想些什么,面对巨大压力害不害怕?”“王海大队”杨俊成说:“在那一刻飞行员根本没工夫想别的,全神贯注想的都是下一步该怎样做,怎样完成任务。”

    从飞越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到巡航台岛、飞向远洋,新时代的“王海大队”以不畏强敌、一往无前的血性胆气,飞出一条条崭新的战斗航迹。

    学以致胜,“最强大脑”驭新机

    首任大队长王海在回忆录中写道:“为了战斗的胜利,大家学习完就上飞机,下了飞机就研究。晚上熄灯后,还有同志站在凳子上,利用走廊灯光学航理。”

    当年油灯、汽灯的微弱光芒,照亮的却是这支部队的视野和前景,将“学以致胜”的智慧基因根植于官兵血脉。

    “王海大队”是率先整建制换装歼-20飞机的空军作战部队。歼-20作战体系构成复杂,涉及众多学科领域,飞行员学习涉猎的范围比上大学时要多得多、也深得多。

    “三天不学习,心里就着急。”“王海大队”严毅恒说,大家都有“本领恐慌”,每天都感觉学习时间不够用,必须学习前沿知识来补上“知识盲区”,唯恐跟不上智能空战的发展节奏。

    在钻研知识的赛道上,他们比旁人“卷”得多。某次,严毅恒等人在训练中发现某种新技术装备设置的使用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他们随即开展研究,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设计出了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一一进行验证。

    “最终选出了3套4组共12个可行方案,又从中定下最优的4种方案。新方案提升了装备能力,为新的战术设计提供了思路。”严毅恒回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就像有“强迫症”一样,只要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要做到完美。

    凭借着这股钻研精神,“王海大队”探索形成了飞行训练大纲规范,率先创建新机人才储备基地,蹚开航空兵部队训练模式改革新路……

    “未来的飞行员在空中既是战斗员也是指挥员。”杨俊成告诉记者,“王海大队”将驾驭国之重器,以“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领飞姿态,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空中精锐。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