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新疆乌什7.1级地震救援工作需防余震风险

    ◎通讯员 梁 乐  本报记者 朱 彤

    记者从1月23日晚召开的新疆乌什7.1级地震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3日19时00分,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77次,最大余震达到5.3级地震。截至记者发稿时,地震造成3人遇难、5人受伤。灾区已转移安置12426人,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仍在加紧进行。

    为何此次地震余震频发?近期是否还会有较强余震?余震产生的危害有多大?相关专家进行了科普。

    属于构造运动较强地区

    新疆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久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月23日2时09分,在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北纬41.26度,东经78.63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公里。此次地震位于乌什县境内,震中10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高度为3319米,人口极其稀少。

    截至23日19时00分,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77次。其中,5.0级—5.9级地震4次,4.0级—4.9级地震14次,3.0级—3.9级地震59次。最大余震为23日3时36分克州阿合奇县5.3级地震,距主震震中约17公里。地震发生之后能量的释放有一个持续和衰减的过程,所以在大多数较强地震发生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会发生的震级较主震相对较低的地震,被称为余震。

    7.1级地震发生后不到15个小时,震区连续发生77次3.0级以上余震,平均不到20分钟就发生一次有感地震。为何此次余震频繁且震级较强?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高级工程师韩颜颜分析,此次乌什7.1级地震所在的天山地震带位于中亚地区,其南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哈萨克地台和准噶尔盆地。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和持续挤压的远程效应影响,这个区域属于中国构造运动较强的地区之一,平均7年左右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最近一次为2023年2月23日塔吉克斯坦的7.2级地震。

    地震部门初步判断,本次7.1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迈丹—沙依拉姆断裂。该断裂为逆冲型断裂,具备发生7级地震的构造条件。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历史地震活动水平、序列特点及地球物理观测等综合分析,此次地震为主余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伴随频繁且较为强烈的余震。

    张永久介绍,后续仍然不排除发生较强余震的可能,灾区居民和抢险救援队伍仍需做好防范措施。新疆地震局已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迅速派出30人第一时间奔赴震区,架设流动观测仪器提高震区地震监测能力,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

    张永久介绍,此次强震发生后余震不断,最大余震达到5.3级,对灾区居民生活和各项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制造了不少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部分房屋建筑在主震时可能并没有完全倒塌,但是在接连不断的余震影响下会加剧损坏,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因此,灾区居民和救援队伍不能随意靠近或进入没有经过安全鉴定的房屋,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同时,据相关专家科普,此次震区所在的山区高差变化大,坡陡岩性疏松,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当遭遇强烈震动时极易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因此,转移安置的场所应尽量选择无地质灾害影响的平坦开阔场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