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
增强创新策源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州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叶 青

    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两个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全球第八位;国内首艘自主研制的大洋钻探船试航成功……1月15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广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孙志洋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广州聚焦聚力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

    广州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的秘诀是什么?记者深入广州科技创新一线,探寻答案。

    打造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

    在广州生物岛,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目前,由广州市政府和黄埔区政府支持建设的项目前期配套研发大楼已经建成。

    为何要建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人体有50万亿个细胞,我们对它的认知远远不够,犹如盲人摸象。”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段子渊介绍,只有明晰细胞命运变化的底层逻辑,才能进一步操纵它、控制它,为再生医学、器官再生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设施计划通过汇集海量的人体细胞多组学数据,绘制出人类谱系单细胞精度的‘航海图’。”段子渊说。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是“十四五”期间广东获批建设的4个大科学设施之一。“该设施将以研创核心细胞指征动态观测的大中型自研科学装置为基础,建成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的国际顶尖细胞谱系综合性研究设施,打造细胞科学研究和生命健康领域的世界级科学中心。”段子渊说。

    随着原始创新不断深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利器。广州积极引进大院、大所、大装置、大平台,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这个平台体系是以广州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两大国家级最高科研力量为引领,以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骨干,以国际大科学计划、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实验室、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础,涵盖各类平台27个(动态),覆盖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广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各类重大平台的汇集,形成了广州战略力量厚实、攻坚体系完备的创新格局。这个创新格局与广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度契合,成为广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2023年6月7日,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度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广州造”火箭的背后,是广州富有前瞻性的发展眼光和谋划布局。

    前些年,广州牵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建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并通过这一重大创新平台引入中科宇航等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广州南沙,建设了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基地,汇集形成了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广州“顶配”的创新平台以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制的喷墨打印OLED折叠显示屏已达量产水平,量子点关键蓝色材料与器件寿命突破300小时;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建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并投入使用,支撑我国航空航天、轮式装备、立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发展;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作,2023年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中,来自广州的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二。

    一批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批批科技项目走向应用。广州通过“2+2+N”科技创新平台,正源源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布局全链条创新平台

    近年来,广州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构建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布局,增强平台建设与产业布局的匹配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凭借一台重量仅800克的术中手持式伽马相机,医生可对肿瘤的分子显像示踪剂一秒成像,实时检测到手术切除边缘及转移灶区域的肿瘤细胞分布,实施精准的手术切除。

    “依托原始创新的自准直成像技术,我们实现了从大型设备到掌上相机的技术突破,不仅使大型核医学设备小型化、便捷化,且成像速度大幅度提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长聘副教授马天予说,“从大学里的原始技术到医生可真正使用的产品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通过中心平台,我们得以实现产品从需求定义、研发试制、生产加工到临床应用的全流程验证。”目前,术中手持式伽马相机已研发出第一代样机。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三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近年来,以大湾区国创中心为代表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各类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广州现有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14家,占全省70%。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系统建好新型储能等国家级创新中心。

    据透露,广州将继续分层分类推进“2+2+N”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围绕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金融赋能五大核心功能加快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