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张晶涛:用水“挤”出地下千米的石油
张晶涛在查看资料。刘洋摄

【奋进者】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刘 洋

    最近,黑龙江省大庆市频繁降雪,气温骤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水驱动态分析高级工程师张晶涛像往常一样去井场查看井况,几名年轻科研人员紧随其后。冰天雪地里,大家相互搀扶,缓缓前行。

    千米之下的地层,看不见摸不着。过去34年,张晶涛利用创新技术精准调整水的流向,从千米之下的油层中,从岩石缝隙里,“挤”出那些“不愿动弹”的石油。

    今年,张晶涛就要退休了,但拼劲儿一点不输年轻人。“能投身石油开采事业,为祖国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十分幸运。”她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踏踏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

    20世纪90年代,张晶涛刚参加工作不久,被分配到水驱动态分析岗位。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动态分析组组长蒋福江是张晶涛的师傅。他没让张晶涛立即接触研究项目,而是让她每天把采油队送来的图表一张张粘进册子里,再整理收集其中的关键数据。之后,张晶涛通过分析指标变化,查找油井出问题的原因。

    “新人就得老老实实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只有摸清油井的情况,才能深入掌握剩余油的流向。虽然过程很枯燥,但张晶涛做得一丝不苟。”蒋福江回忆道。

    当时,大庆油田要设法控制石油产量自然递减幅度。要实现这一目标,注水工作非常关键。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张晶涛凭着多年积累,提出了调整高台子油层注采井网关系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改善了注采关系,而且使区块累计增产30余万吨。

    成为厂里公认的“精调师”

    2010年,利用以往方式控制产量自然递减幅度的难度越来越大。“只有再次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攻克难题。”张晶涛说。

    此时,张晶涛的丈夫罹患重病需要手术,女儿临近高考。压力从四面八方向张晶涛袭来,“一度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

    那段时间,张晶涛每天上班时要分析上百条曲线,吃透上万个数据信息,钻研水驱全过程开发调整新技术。晚上回到家,她尽心照顾家人。等家人睡去,她伏案查资料忙到深夜。第二天清晨,她又第一个走进办公室。

    两年后,张晶涛和团队成员创立了“7788”细分注水标准,建立了特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技术体系。相关技术被规模化应用后,一年内为油田增产16万吨。

    随后,张晶涛又带领团队成员研发出水驱浅调剖技术、水驱深调剖技术、“双定双换”注水技术等,使油田水驱精细调整技术不断迭代。从此,张晶涛成了厂里公认的“精调师”,还带出了几十名技术骨干人员。

    带队助力油田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大庆油田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为助力油田转型,张晶涛和团队用5年时间,探索建立了注水方案大数据分析优化决策系统,形成了注水井由井到层全过程优化调整技术,大幅提高了注水效率。相关技术被推广应用到9个区块,大幅提升油井调整效率,使公司年增产24万吨。

    “以往,我们要设计注水方案,需要26个人,花2周时间。如今,只需8个小时,就能拿出最优注水方案。”张晶涛的徒弟陈默说。

    这些年,张晶涛周围的同事有的转岗,有的调整了业务方向,她却始终如一。“干的时间越长,在解决困难时就越从容。付出越多,对岗位越有感情。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力发挥自己的余热。”张晶涛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