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9日 星期二
川渝共建“六江”生态廊道
图为重庆市奉节县长江瞿塘峡风光。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环保时空】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 实习生陈佳妮)1月6日,记者从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获悉,重庆、四川两地近日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两地将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携手打造全国跨区域生态廊道共建示范样板。

    据了解,“六江”生态廊道主要包括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和涪江的干流沿线区域,总面积约3.51万平方公里。这条廊道串联了成渝地区双核心及46个重要节点城市,是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天然纽带,具有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提升碳汇能力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规划》以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内容为总体目标。《规划》指出,到2030年,成渝两地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及生态修复标准初步统一,区域协作机制更加完善,精细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巩固。到2035年,生态“共保、共建、共享”格局全面形成,“六江”生态廊道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关键保护带、长江上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带、巴山蜀水生态人文魅力展示带。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扈万泰表示,“六江”生态廊道建设着眼提升川渝两地跨区域、跨流域协同治理能力。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具体行动。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志文表示,为推进“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川渝两地按照六条流域分段分类部署了8大行动计划和21项重点工程,同时针对毗邻地区专门安排部署了3项一体化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预计上述工程完成后,“六江”生态廊道的生态保护修复面积将达到90万公顷。

    川渝两地如何打破行政界线,开展“六江”生态廊道建设?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余颖表示,两地将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资金筹措、严格监管评估、鼓励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统筹落实相关工作。两地将建立沿江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制度,加强全流域环境违法违规信息共享共管,支持科研平台协同攻关。同时,两地还将建立水文、水质、地质灾害等数字化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机制。

    徐志文表示,要大力调动社会资本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支持政策。要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和通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