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打造“六个一流”协同创新体系

    安春茂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郑州市科技局坚持在调查研究上务实功,在推动发展上求实效。我们围绕“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入科技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多类创新主体,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调查研究。

    近年来,郑州市聚焦“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目标,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郑州市还存在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不多、创新主体不强、创新生态不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六个一流”协同创新体系,多措并举聚力发力。具体举措如下。

    校地共联,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一是围绕郑州市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需要,吸引一批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郑州市共建研究院。二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省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在郑州市布局,形成以省实验室为核心、优质高端创新资源协同创新的“核心+基地+网络”的创新格局。三是修改完善《郑州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实施细则》,争取引进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在郑州市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单位共建,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形成重大技术成果。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凝练一批重大一流课题,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上下游企业,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二是面向优势产业,推进智能传感、智能终端、隧道掘进、煤炭综采、矿山运输、金刚石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三是依托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提高开放共享仪器数量和利用率,推动郑州市科技成果争创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

    企业共生,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增强科技创新动力。一是推动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的“四有”规上工业企业。二是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抓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小微企业园、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完善高企孵化载体。三是遴选发布一批创新“百强”“百快”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数据、信息、场景等要素支撑,扶持“双百”企业成长为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龙头企业。

    人才共聚,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建设国家人才高地。一是完善郑州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依托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对顶尖科学家实行“一事一议”并量身打造创新平台、试验场景。二是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在中原科技城开展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试点。三是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流程,做好引进外国专家和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申报评审工作。

    资源共享,创设一流创新制度,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一是技术共享,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制造、农业,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二是平台共享,协调推进中原科技城与河南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发展。三是金融共享,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成长。

    生态共筑,厚植一流创新文化,营造浓厚创新氛围。一是加快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成果收益分配、人才服务保障等重点改革细则出台。二是围绕东、西、南大学城制定环大学城科创孵化载体专项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环大学城科创孵化载体建设工作。三是办好国内外创新创业活动,拓展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等的影响力,营造活跃的双创环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