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海南:拓宽高价值育种材料交易渠道

◎本报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翁 宏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集聚了一大批种业科技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推动高价值育种材料共享利用,有助于更好地夯实种业创新基础,提高育种效率,助力“南繁硅谷”建设。

    12月19日,2023年育种材料与品种产权交易路演活动在海南三亚举办。活动现场展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芙锐思植物新品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多项育种材料和品种。依托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种业知识产权授权交易业务平台,油茶品种“侯臣3号”“侯臣1号”“海大2号”达成良种权实施许可意向协议签订,哈密瓜育种材料“JL”独占许可权、品种“壁玉”经营权完成交易签约。

    海南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服务处副处长张飞表示,海南省知识产权局着力构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积极促进育种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路演活动为种业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路径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东益认为:“传统的育种材料和植物新品种交易主要采取一对一线下完成,缺乏公平透明性以及交易信任和履约保障机制,不利于品种权保护和新品种研发,难以调动市场积极性。珍贵的高世代材料拥有方不会贸然公开交易,致使大量高价值育种材料搁置浪费,没有得到共享利用。”

    在此背景下,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构建了面向育种材料、植物新品种的多品类种业IP授权交易平台。交易信息可在平台公开溯源,供需信息线上展示、一对一撮合交易或一对多规范交易实现,甚至可根据客户要求采用匿名化交易。平台将发挥交易鉴证、履约监督、维权支持等作用。

    海南芙锐思植物新品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商务经理高昂表示,育种是一个长时段、高投入的过程,育成一个植物新品种平均需要8—10年。对育种者而言,通过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进行高世代育种材料交易,不仅拓宽了市场渠道,在匿名身份保密、实名协议保存、履约行为监督、争议纠纷解决等方面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京ICP备06005116